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2年 12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2-04-20

过程与工艺
材料工程专栏
综述
流动与传递
生化工程专栏
反应与分离
流动与传递
181 李永纲 黄雄斌
立式圆槽内多轴搅拌器固-液悬浮性能
在直径(T)为2 m、高(H)为0.8 m的圆形搅拌槽内,采用三桨搅拌,桨型为CBY III(桨径D=0.174 m),3个桨在槽内均匀分布,通过对临界悬浮叶端线速度、沉积面积的分析,研究了搅拌桨槽内最优安装位置. 结果表明,最优径向安装位置为距壁面0.285R(R为圆形搅拌槽半径,m)处;液位为0.3T时的搅拌效果优于0.2T和0.25T;但液位在一定(0.2T~0.3T)范围内对功率的影响微小. 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可知,达到相同完全悬浮状态,立式多轴搅拌的功率消耗为单轴情况下(D=0.731 m)的2.8倍,但立式多轴搅拌器的制造成本更低;与侧伸式搅拌相比,5%沉积面积时立式多轴搅拌节省20%能耗,且安装维护更简便,在大型储罐中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2012 Vol. 12 (2): 181-186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41KB] ( )
反应与分离
187 李维昆 项海定 王铁峰
浆态体系中吲哚对NiMo/g-Al2O3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在浆态反应釜中考察了吲哚对NiMo/g-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用微库仑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反应中的样品进行含硫量和组分分析,并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性能表征. 结果表明,加入吲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化阶段的反应速率,但显著降低了活化后的反应速率,导致加氢脱硫总体活性显著下降,脱硫率由70%降到约58%. 反应前后催化剂表面形貌和活性相晶体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比表面积有所增加. 加入吲哚导致催化剂孔径减小约12%,积碳量增加约50%. 组分分析表明,加入吲哚后反应中生成的环己基苯显著减少,加氢路径受到抑制.
2012 Vol. 12 (2): 187-193 [摘要] ( ) [HTML 0KB] [ PDF 505KB] ( )
194 王鹏 张镇 李海方 张鹏 兰玲 赵国英
离子液体/CF3SO3H耦合催化1-丁烯/异丁烷烷基化反应
采用季胺化反应-复分解或质子化两步法设计合成了系列阴离子为BF4-或CF3SO3-的咪唑类、吡啶类的功能化离子液体. 系列功能化离子液体与三氟甲磺酸耦合催化1-丁烯/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并获得了C8选择性81.1%,TMP/DMH=8.36及RON值为95.3的良好催化效果,耦合催化剂在不降低催化活性的条件下可循环使用6次.
2012 Vol. 12 (2): 194-199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43KB] ( )
200 胡国宏 肖利 方正 钟晖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钴白合金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浸出难破碎的钴白合金,研究结果表明,A.f菌最适生长pH值为2.0,最佳生长温度为30℃. 对9K培养基培养的A.f菌进行了3种处理方式实验:(1)直接接种:合金中钴浸出完成需6 d,铜8 d;(2)从菌液中离心收集:合金中钴浸出完成需3 d,铜需7 d;(3)经适应性培养:钴浸出完成需2 d,铜需5 d. 浸出过程中pH值先增大后逐渐降低,电极电位随铜的浸出而增大. 经适应性培养的A.f菌浸出白合金,浸渣成分为极少量的黄氨铁矾,钴和铜的浸出率分别达99.5%和99.0%. A.f菌浸出钴白合金中铜的作用机理为间接作用.
2012 Vol. 12 (2): 200-205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93KB] ( )
206 陈昊 李会泉 涂伟霞 包炜军 李少鹏
CO2在磷酸三丁酯中溶解度的测定
采用恒定容积压降法测定了温度303.5~363.8 K、压力0.5~4.5 MPa条件下CO2在磷酸三丁酯(TBP)中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CO2在TBP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但随平衡温度升高而减小;在0~4.5 MPa范围内,该溶解度较在工业常用物理吸收剂中更大,约为在乙醇中的2.4倍,甲醇中的1.4倍,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1.2倍及碳酸丙烯酯中的1.1倍. CO2以分子形式溶解于TBP中,TBP吸收CO2以物理吸收为主,TBP中含有的酯键及磷酰基团极大地促进了其对CO2的吸收.
2012 Vol. 12 (2): 206-211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41KB] ( )
212 张金梁 郭占成 支歆 唐惠庆
微硅粉中SiO2在稀碱液中的溶解行为及动力学
研究了微硅粉中SiO2在稀碱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及溶解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时间、NaOH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对SiO2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原料和浸出渣的物相. 结果表明,SiO2的浸出率随碱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增加而增加. 微硅粉中无定型SiO2在NaOH稀碱液中的溶解表观活化能为18 kJ/mol,说明该溶解反应由扩散控制.
2012 Vol. 12 (2): 212-217 [摘要] ( ) [HTML 0KB] [ PDF 570KB] ( )
218 张丽清 赵玲燕 周华锋 袁本福
包钢选矿厂尾矿中稀土与铁共提取
研究了包钢选矿厂尾矿经稀硫酸-稀盐酸溶解、溶解液在乙醇作用下结晶共提取稀土与铁的新工艺. 实验考察了稀硫酸溶解稀土尾矿时,溶解温度、硫酸浓度等对稀土和铁溶解率的影响. 最佳条件下稀硫酸溶解液中稀土溶解率低于8%,铁的溶解率大于94%. Fe3+经工业铁屑还原为Fe2+,在室温下用乙醇提取FeSO4,FeSO4纯度为98.21%,尾矿中铁回收率达89.51%. 稀盐酸不溶物中稀土氧化物(REO)品位为43.60%,稀土回收率达78.82%,新工艺实现了稀土和铁资源的提取分离.
2012 Vol. 12 (2): 218-222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36KB] ( )
223 闻立静 田晋平 吕永康 李秉正 马燕
负载型离子液体溴代正丁基吡啶/活性炭吸附SO2
离子液体溴代正丁基吡啶通过等体积浸渍法负载到活性炭(AC)上([BPy]Br/AC),对N2/SO2组成的模拟烟气(SO2浓度为3300 mg/m3)进行吸附,对SO2的吸附容量达49.5 mg/g. [BPy]Br/AC再生后的二次吸附率达96.83%,可重复利用. 孔结构特征测定结果显示,负载使AC总孔容的增加主要发生在4 nm以下,特别是0.5~3 nm的微孔范围内;吸附后,[BPy]Br/AC吸附剂的微孔孔容减少了29.5%,表面积减少了47.5%.
2012 Vol. 12 (2): 223-226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06KB] ( )
227 朱航宇 李正邦 王堇青 杨海森
CaCO3与MoO3固相反应机理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对CaCO3与MoO3固相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由热重曲线及转化率分别拟合选取的13种固相反应机理函数,通过Coats-Refern方程分别求得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根据动力学参数及线性相关性判定该固相反应机理函数. 结果表明,CaCO3和MoO3于450℃开始反应,且速度较快,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随后生长,反应模型的积分形式为g(a)=-ln(1-a),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70.2 kJ/mol和1.3×107 s-1.
2012 Vol. 12 (2): 227-230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85KB] ( )
过程与工艺
231 钟梅 高士秋 张志凯 岳君容 许光文
低阶碎煤有氧热解制备兰炭的工艺条件
以流化石英砂为介质,研究了热解温度、O2浓度、原煤停留时间及粒径等流化条件对由小粒径低阶碎煤所制半焦的理化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1~13 mm小粒径低阶煤在热解温度大于850℃及O2浓度、热解时间分别不低于3%(j)和120 s的条件下,可制得固定碳含量高于82%(w)、挥发分含量低于7%(w)的兰炭. 热解温度由650℃升至950℃,碳晶格的微晶晶面间距(d002)由0.383 nm减小至0.372 nm,半焦晶格的有序化程度增加. 氧气浓度为7%(j)时,半焦的比表面积最大,为242.71 m2/g,同时氧化反应活性也最大. 延长有氧气氛下的热解时间,半焦孔隙结构因烧蚀而坍塌,半焦的比表面积和活性降低.
2012 Vol. 12 (2): 231-238 [摘要] ( ) [HTML 0KB] [ PDF 572KB] ( )
239 常健 苏步新 张建良 胡正文 孔德文 王广伟
煤粉添加高炉除尘灰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利用热重分析天平,采用非等温燃烧方法对除尘灰与2种煤粉的混合试样的燃烧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考察了不同配比的混合试样的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最大时温度、燃尽温度和最大燃烧速率等燃烧特征参数,计算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 结果表明,两参数均随混煤中除尘灰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 煤中掺入除尘灰后,试样燃烧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的Ea均呈现下降规律,但对不同煤粉影响效果程度有较大差别. Ea的计算表明,除尘灰的存在有助于改善煤的着火性能,对煤的燃烧有催化促进作用,且5%为最佳掺混比例.
2012 Vol. 12 (2): 239-246 [摘要] ( ) [HTML 0KB] [ PDF 541KB] ( )
247 裴启飞 华一新 李艳 张启波 汪瑞 饶帅 李丕强
杂质Zn,Fe和Cu对BMIC-AlCl3离子液体电解精炼铝的影响
研究了摩尔比为1:2的BMIC-AlCl3离子液体中杂质元素Zn, Fe和Cu对电解精炼铝的影响. 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中Zn(II)/Zn, Fe(II)/Fe和Cu(I)/Cu相对于Al(III)/Al的平衡电极电势分别为0.21, 0.63和0.64 V,比其标准电极电势相对值小得多;在温度80℃和电流密度100 A/m2条件下进行电解精炼,铝合金阳极中的绝大部分Zn, Fe和Cu杂质被去除,阴极铝沉积层中杂质含量随阳极杂质含量增加而升高,但杂质的贫化率降低,电流效率均超过94%,能耗为1.59~1.74 kW×h/kg;电解精炼铝含量为75.3%(w)工业铝合金得到了纯度超过99.8%的金属铝,且沉积层致密平整.
2012 Vol. 12 (2): 247-252 [摘要] ( ) [HTML 0KB] [ PDF 383KB] ( )
253 刘海兵 惠贺龙 惠贺龙 付兴民 柳树成 李成 舒新前
炼焦煤尾煤热重动力学分析及热解产氢
基于热重分析和固定床热解实验,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温度对高矿物质含量的炼焦煤尾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尾煤热解过程可分为室温至400, 400~600及600~950℃三个阶段. 尾煤与焦煤热解曲线基本吻合,尾煤热解特征温度略向高温区推移. 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拟合计算了尾煤热解的动力学参数,得出反应活化能为22.6~66.2 kJ/mol,热解过程可用3个二级反应描述. 30 g尾煤固定床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在低于400℃析出很少,400~600℃缓慢析出,之后随温度升高析出增加,600℃后大量析出,900℃左右达到最大析出量. 终温950℃时,30 g尾煤热解产气4300 mL,氢气产量1722 mL;焦煤产气7950 mL,氢气产量2716 mL. 尾煤热解富氢气体产量达焦煤热解气产量的54%,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2012 Vol. 12 (2): 253-258 [摘要] ( ) [HTML 0KB] [ PDF 473KB] ( )
259 邓立聪 张亦飞 陈芳芳 张懿
石灰乳中和模拟酸性废水形成的二水硫酸钙的晶粒形貌与粒度分布
实验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及废水中Mg2+与Fe3+主要杂质离子对石灰乳中和模拟酸性废水形成的二水硫酸钙晶体形貌与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当其从25℃提高至70℃时,硫酸钙晶体形貌从片状和针状向棒状转变;而搅拌转速、石灰乳浓度、石灰乳加入速度对结晶过程的影响较不明显. 废水中Mg2+和Fe3+离子对硫酸钙晶体生长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Mg2+浓度达1945 mg/L时晶体由片状转变为棒状. 石灰乳二段中和模拟工业酸性重金属废水,得到团聚的针状硫酸钙晶体,废水达标排放.
2012 Vol. 12 (2): 259-264 [摘要] ( ) [HTML 0KB] [ PDF 1257KB] ( )
265 刘慧利 胡建杭 王华 王超 李娟琴
铜渣氢气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
对铜渣进行氢气还原处理,分析了还原温度和时间对还原前后铜渣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对还原过程的物相转变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铜渣氢气还原产物为金属Fe和玻璃态SiO2,二者的产出量随还原温度升高和还原时间延长而增加,950℃还原6 h铜渣中铁还原率比800℃时高47.4%,随反应时间延长铜渣中铁还原率增长速度变慢;原渣中狭长或树突状的铁橄榄石相还原后转变为不规则颗粒状或片状金属Fe相,随还原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颗粒表面变得更加致密;铜渣氢气还原制备金属Fe催化剂时还原温度900~950℃、还原时间3~5 h为宜.
2012 Vol. 12 (2): 265-270 [摘要] ( ) [HTML 0KB] [ PDF 625KB] ( )
271 毕经汉 唐萍 文光华 丁铃 苏刚
异钢种连浇交接坯长度与位置预测模型
以重钢1#板坯连铸机为对象,通过水力学物理模拟研究了通钢量和中间包余钢量与铸坯长度方向无量纲浓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增大通钢量和降低余钢量都会减小交接坯长度,在重钢浇注条件允许的最大通钢量及余钢量变化范围内,通钢量对同一时刻无量纲浓度影响的最大差为21%,余钢量不同产生的最大差为73%,说明余钢量对交接坯长度影响更显著. 在水模实验基础上通过数学回归和插值法,建立了异钢种连浇过程铸坯交接坯位置和长度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际交接坯取样分析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修正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取样结果比较,预测精度达95%,高于相关文献水平.
2012 Vol. 12 (2): 271-276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79KB] ( )
生化工程专栏
277 冯静 黄孟军 张贵锋 孔英俊 高建萍 黄永东 苏志国
亲和层析介质上蛋白质偶联位点的控制方法
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将其偶联在环氧活化的琼脂糖介质上,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蛋白质酶切技术对琼脂糖介质表面配基蛋白的偶联位点进行了识别,考察了活化时间、偶联时间和溶液pH值对偶联位点的影响. 结果表明,环氧基密度为11.34 mmol/g、反应pH 9.5条件下,溶菌酶偶联位点发生在K96,延长偶联反应时间蛋白配基偶联量增加,对偶联位点种类无显著影响;增加环氧基密度或提高偶联反应pH值使溶菌酶通过多种位点偶联,在pH≥10.5条件下偶联位点主要发生在K33, K96和K97.
2012 Vol. 12 (2): 277-282 [摘要] ( ) [HTML 0KB] [ PDF 1021KB] ( )
283 胡国梅 姚忠 王浩琦 周治 熊强 徐虹 韦萍
以L-谷氨酰胺-锌(II)配合物为供体酶法制备茶氨酸及其反应机理
针对酶法合成茶氨酸中存在的自转肽副反应,合成了L-谷氨酰胺-锌(II)配合物Zn(Gln)2,以其为供体、乙胺为受体、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 GGT为催化剂,酶法制备茶氨酸. 结果表明,Zn(Gln)2在反应主体相稳定性良好,以Zn(Gln)2为供体可有效抑制自转肽副反应;B. subtilis GGT对Zn(Gln)2和Gln的亲和力常数分别为0.53 mmol/L和1.01 mmol/L. 在Zn(Gln)2 6.0 mmol/L、乙胺200 mmol/L及GGT 0.5 U/mL条件下,经37℃反应2 h,茶氨酸浓度最高可达7.38 mmol/L,较以Gln为供体时提高了14.42%.
2012 Vol. 12 (2): 283-287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56KB] ( )
288 张业伟 魏雪团 胡中波 罗明芳 徐林 刘会洲
地衣芽孢杆菌P-104发酵生产g-聚谷氨酸条件优化
对地衣芽孢杆菌P-104发酵合成g-PGA的条件(接种时间、接种量和培养基组成等)进行了优化,并在发酵罐中进行了批式发酵实验. 结果表明,该菌可利用合成培养基生产较高浓度超高分子量(大于2500 kDa)的g-PGA,最佳培养基组分为(g/L):葡萄糖 80,谷氨酸钠 70,柠檬酸钠 10, (NH4)2SO4 10, MnSO4 0.15, MgSO4 0.8, K2HPO4 0.6, NaNO3 4. 接种时间与量分别为8 h和3%(j)、初始pH 7.5条件下,37℃下180 r/min摇瓶培养24 h,发酵液中g-PGA浓度可达44.7 g/L,比生产速率为1.49 g/(L×h),是已报道的同类比生产速率的2倍. 采用优化培养基在6.6 L发酵罐中批式发酵培养33 h, g-PGA浓度为32 g/L,比生产速率为0.97 g/(L×h).
2012 Vol. 12 (2): 288-292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74KB] ( )
材料工程专栏
293 徐哲 李建强
液体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液体石蜡为囊芯、密胺树脂为囊壁的相变微胶囊,考察了乳化工艺、预聚时间、囊壁含量和聚合反应时间对微胶囊质量的影响,优化了制备工艺. 利用电子天平、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DSC和TG/DTA)分别研究了优化工艺下微胶囊的囊芯含量、形貌特征、粒径分布、结构和热性能,并考察了其循环稳定性、抗压性能、抗渗透性. 结果表明,微胶囊包覆完整无粘连,表面光洁致密,囊芯含量76%(w),囊壁厚度至少可达50~100 nm,粒径分布集中在1~5 mm,平均为3.32 mm. DSC显示有2个吸热峰,起始相变温度分别为4.4和28.6℃,总相变潜热14.9 J/g. 胶囊耐热温度可达215℃,能承受1.0 MPa外压,经300次冷/热循环仍保持良好稳定性,且有很高的抗渗透性.
2012 Vol. 12 (2): 293-301 [摘要] ( ) [HTML 0KB] [ PDF 692KB] ( )
302 吴青海 任天瑞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
用溴化1-羟乙基-3-乙烯基咪唑、甲基丙烯酸钠、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4种单体共聚合成了高分子离子液体催化剂,表征了其结构. 将该催化剂固载到分子筛上制成固体颗粒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EO)与CO2合成碳酸乙烯酯(EC)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对EO转化率及生成EC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4 h、温度403.15 K、压力2.5 MPa、催化剂与环氧乙烷质量比9%的条件下,EO转化率为95%, EC选择性为98%,催化剂在循环使用10次后,EO转化率无明显下降,EC选择性接近100%. 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dCEO/dt=9.872×104e-52.00/(RT)CEO.
2012 Vol. 12 (2): 302-309 [摘要] ( ) [HTML 0KB] [ PDF 512KB] ( )
310 秦跃军 任天瑞 彭彤
羧酸盐类聚电解质润湿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
以甲基丙烯酸(MAA)、苯乙烯(St)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单体合成了羧酸盐类聚电解质分散剂,用于制备吡蚜酮水悬浮剂,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和化学性质对水分散体系的影响. 优化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MAA 50 g, St 20 g, HPA 20 g,引发剂过硫酸铵9%(w),在此条件下合成润湿分散剂SRF10,由红外和氢谱确定其结构,实验测定其亲水亲油平衡值为14.47,临界胶束浓度为1.14 g/L (25℃),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持久起泡性弱. 用SRF10制备25%吡蚜酮水悬浮剂,其流动性、倾倒性、悬浮性和贮存稳定性良好,与国外助剂YUS-SC3相当.
2012 Vol. 12 (2): 310-316 [摘要] ( ) [HTML 0KB] [ PDF 380KB] ( )
317 吕君英 郭亚平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erarchically Nanostructured Porous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 Coatings
Hierarchically nanostructured porous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 coatings (HNPCs) on Ti6Al4V substrate were fabricated by a two-stage application route: fabrication of nacre coatings (NCs) on Ti6Al4V substrate by electrophoretic technique, and conversion of NCs to HNPCs in a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method. Their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XRD, FT-IR, SEM, TEM,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wave irradiation technique improves obviously the conversion rate of NCs to HNPCs 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After soaking the NCs in the PBS, calcium ions are released from the nacre particles and react with phosphate ions to form 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These nanoparticles aggregate to form the plate-like carbonated apatite. The mesopores with a size of about 3.9 nm and macropores with the diameters of 1~4 mm exist within and among the carbonated apatite plates, respectively. Simulated body fluid immersion tests reveal that the HNPCs have a good in vitro bioactivity.
2012 Vol. 12 (2): 317-323 [摘要] ( ) [HTML 0KB] [ PDF 789KB] ( )
324 杜秀娟 曹吉林 陈学青 赵建军
聚丙烯酰胺-钠基复合膨润土合成及其吸附铅离子性能
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钙基膨润土为主要原料,采用钠化改性及水溶液聚合连续工艺合成了系列复合膨润土,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丙烯酰胺的溶出量和对Pb2+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在膨润土层间发生了插层聚合,复合膨润土为片层结构,稳定性较好. 复合膨润土对Pb2+的吸附量高于粉末膨润土和钙基复合膨润土,且吸附量随膨润土含量增加而增加,膨润土含量为90%的钠基复合膨润土对Pb2+的吸附量可达118.35 mg/g,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
2012 Vol. 12 (2): 324-329 [摘要] ( ) [HTML 0KB] [ PDF 579KB] ( )
330 吴志文 胡彦杰 李春忠
喷雾燃烧制备SnO2纳米棒及其气敏性能
采用喷雾燃烧法制备SnO2纳米棒,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所制SnO2纳米棒长200~350 nm,直径30~50 nm,沿(001)方向生长. 考察了Fe掺杂量和Sn4+浓度对SnO2纳米棒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其生长机理. 高温快速反应使Fe3+进入SnO2晶格,促使其沿(001)方向取向生长. 对乙醇等有机气体的气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棒状SnO2比颗粒状的具有更优的气敏性能,在100′10-6(j)乙醇浓度下,棒状SnO2的灵敏度为12,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9.5和6 s.
2012 Vol. 12 (2): 330-334 [摘要] ( ) [HTML 0KB] [ PDF 3053KB] ( )
335 张浩 钱付平 朱庆明
细木工板中甲醛释放特征及规律
采用环境测试舱模拟室内环境,测量细木工板中甲醛的释放浓度,考察细木工板结构、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交换率对甲醛释放的影响,分析细木工板中甲醛气体扩散机理,并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对细木工板中甲醛释放峰值后的过程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细木工板中甲醛散发通道主要为端面,端面的甲醛释放量是平面的3倍;细木工板中甲醛气体扩散过程分为3个阶段(初始快速释放、稳定释放和长期缓速释放);空气交换率对细木工板中甲醛释放率影响不大;相对湿度和温度升高,细木工板中甲醛释放率也增大;预测模型的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率仅为3.717%,适合进行长期预测.
2012 Vol. 12 (2): 335-339 [摘要] ( ) [HTML 0KB] [ PDF 347KB] ( )
340 孙敏倩 胡志强 蔡迎军 董陶 吕兴梅
Application of Film-forming Additives for Ionic Liquid Based Electrolyte
N-methyl-N-propylpiperidin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was synthesized for the application in ionic liquid based electrolytes in lithium ion battery, 10% vinylene carbonate (VC) and 10% 1,3-propane sultone (PS) were added to the electrolyte system respectively as additives to improve the property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and cyclic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cyclic voltammetry showed that homogenous and compact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film formed on graphite electrode which was detected by observing the morphology of cycled graphite anod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erformance of LiFePO4/Li half cell was tested in the electrolyte with or without additives. The initial specific discharging capacities were increased to 129.4 and 123.0 mA×h/g by the addition of VC and P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additive-free electrolyte. The discharging retentions were 88.9% and 84.6% in electrolyte containing VC and PS after 10 cycles.
2012 Vol. 12 (2): 340-344 [摘要] ( ) [HTML 0KB] [ PDF 368KB] ( )
345 季跃飞 魏杰 王东田
4种DSA阳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比较
制备了Ti/SnO2+Sb2O3, Ti/PbO2, Ti/Fe-PbO2和Ti/SnO2+Sb2O3/Fe-PbO2四种形稳阳极材料,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其在H2SO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用其进行了电催化降解实验. 结果表明,Ti/SnO2+Sb2O3/Fe-PbO2电极催化活性最好,苯酚降解率可达95%. 添加锡锑中间层后,Ti/SnO2+Sb2O3/Fe-PbO2电极寿命显著提高,可达16 h. 苯酚在4种阳极上的电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2012 Vol. 12 (2): 345-348 [摘要] ( ) [HTML 0KB] [ PDF 248KB] ( )
349 杨成武 曹烁 左宜赞 韩明汉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对浸渍法制备的Cu含量为8%的HCl催化氧化制Cl2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温度400℃、压力0.12 MPa、摩尔比HCl/O2=1及HCl空速为0.8 h-1的条件下,在石英管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了300 h的寿命评价. 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活性较好,HCl转化率在70%以上,而反应300 h后HCl转化率降到约50%. 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原因是CeO2晶粒聚并和活性组分流失. 较低温度下氯化可使失活催化剂再生,再生后催化剂可使HCl转化率恢复到70%以上.
2012 Vol. 12 (2): 349-352 [摘要] ( ) [HTML 0KB] [ PDF 575KB] ( )
综述
353 姚传好 李钒 李翔 杨帆 徐梦迪 夏定国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非碳载体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非碳载体材料(碳化物、氧化物、复合型氧化物、亚化学计量钛氧化物等)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其特点和制备方法,重点评价了以其为载体的铂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并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商业碳载铂(Pt/C)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非碳材料用作载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类载体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高比表面、高电导率、高稳定性非碳载体材料的合成及载体与贵金属之间强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载体研究的主要方向.
2012 Vol. 12 (2): 353-360 [摘要] ( ) [HTML 0KB] [ PDF 38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