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20
    流动与传递
    溢流管式多层气固流化床稳定操作气速范围的影响因素
    许徐飞 周琦 邹涛 高士秋 许光文
    . 2012, 12(3):  361-368.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四段溢流管式多层流化床装置中研究了固体颗粒加料速率、分布板开孔率及孔径、溢流管内径、颗粒种类及粒径对多层流化床稳定操作气速范围的影响. 结果表明,多层流化床最小稳定操作气速(Umin)随颗粒加料速率、分布板开孔率及颗粒粒度增大而增大,随溢流管管径增大而减小,与分布板孔径大小无关;最大稳定操作气速(Umax)随分布板开孔率和孔径及颗粒粒度增大而增大,随溢流管管径增大而减小. 石英砂和煤颗粒的最大稳定操作气速均先随加料速率增加而增加,超过某一加料速率(表观颗粒速度约为1.0′10-4 m/s)后基本保持不变. 在相同固体加料速率下,石英砂的最大与最小稳定操作气速比(Umax/Umin)约是煤颗粒的3倍,表明石英砂比煤颗粒具有更大的操作弹性,可能是由于使用的褐煤含水量高、流动性差所致.
    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中的能耗分布
    沈志远 杨利军 刘梦溪 卢春喜
    . 2012, 12(3):  369-375.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能量平衡,推导出计算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中不同区域内气固混合物流动能耗的理论模型,测量了不同区域内固相颗粒速度、气固混合物密度及床层压降,并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出相应的模型参数,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模型计算表明,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环隙区和气固分离区的能耗分别占反应器总能耗的近40%和30%,颗粒环流受到的阻力主要集中在这2个区域;而导流筒区及分布器影响区能耗较小,共占总能耗的近30%. 随导流筒区表观气速增加,环隙区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减小,气固分离区能耗所占比重增大,导流筒区和分布器影响区能耗基本保持不变. 气体分布器的安装位置对反应器内能量消耗的分布影响较大,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流动阻力更小.
    气固逆流下行流化床中颗粒速度的径向与轴向分布
    李正杰 董鹏飞 宋文立 范垂钢 李松庚 林伟刚
    . 2012, 12(3):  376-381.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内径90 mm、高7 m的逆流下行床冷态实验装置中,研究了气固逆流下行床中循环锅炉灰(dp=300 mm)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及其沿轴向发展. 结果表明,局部颗粒速度沿径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完全发展区,颗粒速度中心和边壁低、在r/R=0.85附近颗粒速度最大. 由大量实验数据回归出预测充分发展段局部颗粒速度的关联式,该公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1%. 不同径向位置的局部颗粒速度沿轴向的变化趋势不同,边壁区域(r/R>0.622)颗粒速度沿轴向单调递增,而中心区域(0
    U型阀结构下颗粒流态化排料的数学模型
    彭莉 李洪钟 朱庆山
    . 2012, 12(3):  382-387.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U型阀在常温常压下的流态化排料状态,建立了以力平衡为基础的数学模型,用于计算该状态下的排料速率,并在循环流化床系统中用平均粒径为81.9 mm的石英砂颗粒进行流态化排料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排料室表观气速为1.5~2.5Umf(Umf为最小流化速率)时,排料速率随排料室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U阀处于流态化排料状态. 不同条件下用模型对排料室压降和排料速率进行计算,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计算误差排料室压降为±2%,排料速率为±7%,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反应与分离
    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中一水软铝石晶种分解的影响
    徐荣广 王志 公旭中
    . 2012, 12(3):  388-394. 
    摘要 ( )   PDF (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非离子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聚氧乙烯月桂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制备一水软铝石的影响. 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抑制溶液分解及晶体附聚,导致产物粒度细化;聚乙二醇可强化溶液分解,并促进晶体附聚;PEG1000添加量为1 g/L时获得最高分解率(32.39%),较空白提高8.37%;PEG1000添加量为5 g/L时附聚效果最好,产物的中位粒径为23.86 mm,较空白提高4.5%. XRD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剂未改变产物晶型,产物均为一水软铝石和三水铝石.
    废旧电视机外壳塑料中十溴联苯醚的溶剂法分离
    彭绍洪 赵向阳 梁莎 余梅
    . 2012, 12(3):  395-401.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d-柠檬烯为溶剂、正丙醇为沉淀剂建立了溶剂法再生废旧电视机外壳塑料(主要成分为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新工艺,考察了外壳塑料溶液中十溴联苯醚在固-液两相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反溶剂沉淀过程中十溴联苯醚的转移机制,提出了减少十溴联苯醚进入再生HIPS产品的措施,通过实验确立了从废旧电视机外壳塑料中分离十溴联苯醚的工艺条件. 当电视机外壳塑料浓度为20%,使用管式离心分离机,在温度30℃、转速12000 r/min下能去除溶液中87.7%的十溴联苯醚;每100 mL离心液补加40 mL柠檬烯溶解十溴联苯醚颗粒后,再用等体积正丙醇在50℃下沉淀HIPS,所得再生塑料的多溴联苯醚总含量低于0.1%,十溴联苯醚的脱除率超过99%.
    KOH介质多元体系中铬酸钾与钒酸钾的高效结晶分离
    杨娜 王少娜 杜浩 秦亚灵 郑诗礼 张懿
    . 2012, 12(3):  402-408. 
    摘要 ( )   PDF (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了KOH-K3VO4-H2O体系的溶解度,结合KOH-K2CrO4-H2O体系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研究了KOH-K2CrO4-K3VO4-H2O四元体系中蒸发结晶分离K2CrO4和冷却结晶分离K3VO4的方法. 针对钒渣钾系亚熔盐分解获得的溶出液组成,研究了该体系中K2CrO4和K3VO4结晶分离工艺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将溶出液蒸发至KOH浓度为630~670 g/L进行K2CrO4分离,K2CrO4结晶率达90%以上,晶体纯度达95%以上;将分离K2CrO4后的结晶母液继续蒸发至KOH浓度为800~850 g/L,从80℃到40℃自然降温,在搅拌速度200 r/min、晶种添加量2%(w)的优化结晶条件下,K3VO4结晶率为60%以上,晶体纯度达90%以上. 分离K2CrO4和K3VO4后的溶液返回钒渣亚熔盐分解反应过程循环使用.
    聚乙烯醇(PVA)对模拟胞外聚合物(EPS)在错流超滤中膜污染的影响
    王歌 李方 吴亮 付乐乐
    . 2012, 12(3):  409-414.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在模拟胞外聚合物(EPS)溶液中添加聚乙烯醇(PVA)对错流超滤膜过滤过程的影响. 对有无添加PVA的模拟EPS溶液分别用错流平板膜进行超滤实验,用Hermia修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验证膜污染机理. 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添加PVA,模拟溶液的通量-时间实验数据对滤饼堵塞模型的拟合度都最高,为0.891~0.994;添加PVA的模拟EPS溶液形成的吸附阻力和膜污染阻力均比无添加的溶液高约0.5倍,滤饼比阻比无添加的溶液高约4倍,分别为2.29′1014和9.57′1014 m-1;模拟EPS溶液添加PVA后,通量对操作压力的敏感度增加,对膜面流速的敏感度却降低.
    P507与Cyanex272协同萃取分离溶液中钴镍离子
    刘美荣 周桂英 温建康
    . 2012, 12(3):  415-419.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507与Cyanex272协同萃取分离回收浸出液中的Ni2+, Co2+,考察了初始pH值、有机相复配比(P/C)和水油相比(A/O)的影响. 结果表明,协萃优化条件为:有机相皂化率50%,皂化时间30 min;有机相组成为10%复配萃取剂[P507:Cyanex272为3:2(j)]+85%磺化煤油+5% TBP;相比为3:1,水相pH值为2.5. 在此条件下,Co2+的一级萃取率为92.96%. 利用200 g/L硫酸反萃负载有机相,在相比2:3、振荡强度225 r/min、时间4 min的条件下,Co2+的反萃率为98.68%,实现了低pH值下Ni2+和Co2+的萃取分离.
    过程与工艺
    褐铁型红土矿碱浸渣的常压酸浸工艺条件优化
    王宝全 郭强 曲景奎 齐涛
    . 2012, 12(3):  420-426.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Na2CO3焙烧-水洗方法处理褐铁型红土镍矿,并对预处理后的原料(碱浸渣)进行常压酸浸工艺研究. 通过热力学计算判断酸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及趋势大小,考察各元素在硫酸和盐酸常压浸出中的行为,并结合浸出渣的XRD图谱,分析浸出过程中的反应,综合考虑浸出液及废渣处理等因素,选定盐酸为常压浸出剂. 实验研究了酸渣比、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时间对各元素浸出规律的影响,确定优化酸浸条件为:酸渣质量比1.25,液固质量比4,浸出温度80℃,保温时间3 h,此时Ni, Co和Fe的浸出率分别达99.2%, 99.5%, 97.8%(w).
    菱铁矿在悬浮状态下的热解动力学
    冯志力 余永富 刘根凡 陈雯 吕刚
    . 2012, 12(3):  427-432.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稀相悬浮状态下采用等温法研究了温度和气氛对菱铁矿热解过程的影响,得到了菱铁矿热解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尾气中CO的最高峰值比CO2的最高峰值滞后5~10 s. 随温度升高,FeCO3热解速率单调增加,FeO的磁化速率在600~650℃增速较快,于700℃附近出现最大值;随气氛中CO2含量增加,FeCO3热解速率单调下降,而FeO的磁化速率单调上升,两者的变化幅度逐步趋缓,至16% CO2时达最大. 王家滩菱铁矿在悬浮状态下的热解机理为球体收缩模型R3,在热重实验中则表现为反应级数模型F1.
    生化工程专栏
    复乳液滴模板法结合溶剂去除法制备P(MMA-MAA)超大孔聚合物微球
    陈松飞 王启宝 苏志国 马光辉 高飞
    . 2012, 12(3):  433-439. 
    摘要 ( )   PDF (4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MMA-MAA)]为主要微球材质,两亲性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A)为辅助材质,通过复乳液滴模板法结合溶剂去除法,制备了微米尺度贯穿孔道结构的超大孔P(MMA- MAA)微球,考察了油相中材质浓度、内水相盐浓度、复乳演变时间等对微球形态及孔道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微球表面孔隙的演变机理. 在P(MMA-MAA)浓度100 g/L和PELA浓度30~40 g/L、外水相PVA浓度25 g/L、内水相NaCl浓度1~5 g/L、乳液熟化时间0~30 min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形态较好的超大孔微球,微球的表面孔径可达数微米,孔隙率最高可达95%. 超大孔微球形成后,对其骨架进行共价交联,可形成刚性微球骨架.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酪蛋白在不同固液界面上的固定化及酶解行为
    冯晓毅 秦培勇 葛佳 王平 马光辉 苏志国 高飞 张松平
    . 2012, 12(3):  440-446. 
    摘要 ( )   PDF (7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研究了酪蛋白在聚苯乙烯、Au和SiO2三种芯片表面上的吸附与酶解行为. 结果表明,酪蛋白在聚苯乙烯表面具有较高的非特异性吸附,吸附量为127.9 ng/cm2,而在空白Au和SiO2表面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吸附. 通过对Au和SiO2表面进行修饰和活化,酪蛋白可共价固定化在其表面,固定化量分别为178.0和1718.0 ng/cm2. 用胰蛋白酶对吸附的酪蛋白水解后,再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可以完全去除聚苯乙烯表面的酪蛋白和其酶解产物,而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仅能洗涤约36%吸附的酪蛋白. 建立了用QCM测定胰蛋白酶在固液界面酶解酪蛋白酶活的方法,对共价固定化在修饰后Au和SiO2表面上的酪蛋白,胰蛋白酶的水解活性分别为0.010和0.157 U/mg,远低于水解游离酪蛋白的17.8 U/mg.
    快速膜乳化法制备温敏微球及其固定胰蛋白酶
    秦佳 李春萍 王玉霞 马光辉
    . 2012, 12(3):  447-453. 
    摘要 ( )   PDF (6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并结合低温聚合法制备了尺寸均一、重复性较好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 [P(NIPAM-co-AAc)]微球. 结果表明,所制微球平均粒径为5.2 mm,多分散性指数为0.0323. 对微球温敏响应性质的研究表明,加入亲水性单体会降低微球的低临界共溶解温度(LCST),且加入量越多LCST降低程度越大,交联剂加入量增大,微球的LCST升高. 加入亲水性共聚单体,微球的响应时间增加. P(NIPAM-co-AAc)微球用于胰蛋白酶固定化,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浓度0.9 mg/mL、胰蛋白酶浓度1.8 mg/mL及磷酸盐缓冲液浓度70 mmol/L时,可得到固载量为276 mg/g、活性回收率达75.07%的最优值,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8、最适温度为37℃.
    壳聚糖季铵盐表面修饰对载紫杉醇PLGA微球体外药效学的影响
    蔡明明 王连艳 吕丕平 马光辉 朱宝成
    . 2012, 12(3):  454-459. 
    摘要 ( )   PDF (6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微球装载紫杉醇,并用壳聚糖季铵盐(HTCC)对PLGA微球表面进行镀层修饰,比较了修饰前后载药微球的形貌、粒径、电位、载药率、释药行为和细胞杀伤效果. 结果表明,修饰后微球表面圆整光滑,平均粒径为882 nm,载药率可达5.15%,包埋率达70.46%,体外释药22 d累积释药率为70.17%,与修饰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修饰后微球表面电荷由修饰前的-14.8 mV翻转为+36.7 mV,肿瘤细胞对PLGA和HTCC-PLGA载药微球的内吞量分别是Taxol?的5.6和9.7倍,且HTCC-PLGA载药微球对细胞杀伤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潜力的难溶性药物递送系统.
    以壳聚糖为基质的智能电荷翻转体系用于紫杉醇的高效输送
    马宇峰 吕丕平 岳占国 魏炜 马光辉 余蓉
    . 2012, 12(3):  460-465. 
    摘要 ( )   PDF (7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在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球(CNP)表面修饰三(2-氨基乙基)胺(TAEA)及2,3-二甲基马来酸酐(DMMA),得到针对肿瘤微酸环境响应的智能电荷翻转体系(CNP:TAEA:DMMA-纳米球),并用于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的高效输送. 结果表明,所制纳米球在正常体液(pH 7.4)条件下能保留其负电性(-11 mV),从而减少被巨噬细胞J774A.1摄取;而在肿瘤部位的微酸环境(pH 6.8)下,其表面负电性(-34.8 mV)可迅速转化为正电性(+5 mV),促进被肿瘤细胞LLC摄取,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与市售注射剂相比,纳米球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也明显提高,其半抑制浓度从11.3降低至4.09 mg/mL,实现了PTX的高效输送.
    嗜酸性细菌浸出废旧线路板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张婷 朱能武 程丹 吴平霄
    . 2012, 12(3):  466-471.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富集的嗜酸性细菌为接种物,进行废旧线路板的生物浸出实验,同时收集浸出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样品,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嗜酸性细菌能在48 h内浸出废旧线路板中96.36%的铜. 从变性梯度凝胶上挑选的明亮条带分析结果显示,Z1~Z7七个条带序列与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即均为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浸出0, 5, 24和60 h的样品中Z1~Z7的组成比例变化不大,其中Z3相对丰度一直最高,分别为72.70%, 82.90%, 79.00%和85.80%. 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较平缓,始终为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群,菌株Z3是整个浸出过程中的优势菌种.
    在PVDF-SiO2复合微球上的脂肪酶固定化
    谭艳丽 王玉军 孙海涛 骆广生
    . 2012, 12(3):  472-477. 
    摘要 ( )   PDF (4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相转移法制备了包裹SiO2的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微球,用其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CRL). 结果表明,纯PVDF球、PVD-SiO2复合球用作酶固定化载体,对CRL的吸附量都较大. 随着PVDF-SiO2复合球中SiO2含量增多,其酶吸附量和活力回收率都有提高. PVDF与SiO2质量比为1:1的复合球的酶活力回收率最高,可达50.98%. 固定化CRL后,PVDF-SiO2复合球比SiO2更易实现固液分离,且对底物溶液无污染.
    螺旋藻自身生长抑制物的去除及模型分析
    王利蒙 刘明 薛升长 丛威 卢运明
    . 2012, 12(3):  478-483.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不同吸附剂吸附长期培养螺旋藻的藻液,通过比较螺旋藻在处理后的藻液中的比生长速率,筛选出能去除胞外自身生长抑制物的吸附剂;比较吸附前后藻液中多糖、有机酸和蛋白含量,提取出差别最大的物质,测试其对螺旋藻生长的抑制效应,并用数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螺旋藻自身生长抑制物为胞外多糖,用大孔吸附树脂S-8处理藻液可使多糖含量降低62%,比生长速率提高39.4%;S-8对藻液中多糖的吸附30 min即可达到平衡,假二级动力学模型和Boyd液膜扩散模型与动力学实验数据拟合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和0.9374.
    滇池蓝藻在亚/超临界乙醇中热化学催化液化制备生物油及其特性
    陈晓萍 包桂蓉 王华 李法社 李秀凤 杜威
    . 2012, 12(3):  484-488.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压反应釜中,以亚/超临界乙醇为液化介质、以SO42-/ZrO2为催化剂催化液化滇池蓝藻制备生物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料液比等对蓝藻液化效果的影响. 正交实验表明,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 min、催化剂SO42-/ZrO2加入量为蓝藻质量的2%、蓝藻与乙醇比为1:15 g/mL是最佳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87.46%,油产率为63.32%. 分析了生物油的特性和组分,生物油是一种组成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
    材料工程专栏
    Effects of Supports and Promoter Ag on Pd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cetylene
    朱淑映 侯瑞君 王铁峰
    . 2012, 12(3):  489-496. 
    摘要 ( )   PDF (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O2, a-Al2O3, g-Al2O3, ZrO2 and CeO2 were used as supports and Ag as promoter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Pd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cetylene. Th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ed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BET and TEM. The catalytic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fixed-bed reactor. Overall, the low specific surface area supports were better to increase the ethylene selectivity at high conversion rate of acetylene. Among the four Pd catalysts on low specific surface area supports, the catalyst on low specific surface area SiO2 (LSA-SiO2) retained a high ethylene selectivity even at complete conversion, while the other catalyst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selectivity at complete conversion. The performance of Pd/LSA-SiO2 was important to decrease the loss of ethylene i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trace acetylene in ethylene. Addition of Ag to Pd/LSA-SiO2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formation of ethane, C4 alkenes and green oil, and improved the ethylene selectivity to 90% when Pd:Ag=1:1 and 1:3(w). When the ratio of Pd to Ag was above 1, the activity of Pd-Ag bimetallic catalys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Pd monometallic catalyst, and the selectivity of ethylen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amount of Ag. When the ratio of Pd to Ag was below 1, the activity of bimetallic catalys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amount of Ag, while the selectivity of ethylene was kept unchange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200~230℃ for 0.02%(w)Pd-0.02%(w)Ag/LSA-SiO2 to give a high ethylene selectivity and low formation of green oil.
    电泳显示器用聚合物包覆颗粒的制备及其分散稳定性的紫外透光率表征
    孙世伟 任俊 孟宪伟 唐芳琼
    . 2012, 12(3):  497-503.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法,将不同极性的单体修饰在黑色无机颜料颗粒表面,以紫外透光率法为主要表征手段,考察了聚合物包覆层的组成结构对颗粒在电泳体系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合物修饰后颗粒稳定时间至少提高5倍,且随所用包覆单体侧链长度增大而增大. 当单体支链的碳原子数大于4时,颗粒能很好地长时间分散在非水体系中. 所制黑白电泳显示器在5 V电压下,响应时间小于1 s,对比度达(4~5):1. 本结果为提高缺乏理论研究的电泳显示体系的分散稳定性和电泳显示效果及使用寿命提供了研究基础.
    铬酸钾氢还原固相煅烧法制备高红外反射率氧化铬绿颜料
    周祯 李平 张红玲 徐红彬 张懿
    . 2012, 12(3):  504-509. 
    摘要 ( )   PDF (6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K2CrO4为原料,通过氢还原固相煅烧法制备了体积平均粒径为3.991 mm的Cr2O3绿颜料,考察了中间产物粗料CrOOH和细料Cr(OH)3及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添加剂P2O5和TiO2对红外反射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CrOOH煅烧所得Cr2O3的反射率较高,且随温度升高,红外反射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在最佳煅烧温度1150℃时达60%;在该温度下,通过添加P2O5和TiO2在高温下煅烧,Cr2O3绿颜料的红外反射率提高到70%,产物中出现了KCrPO7和(Cr, Ti)2O3新相,促进了红外反射率的提高.
    乙炔氢氯化制氯乙烯反应中水蒸汽对铜铋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稳定作用
    贾金超 罗国华 李小港 周凯 魏飞
    . 2012, 12(3):  510-515. 
    摘要 ( )   PDF (10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引入水蒸汽改进乙炔氢氯化反应中铜铋催化剂的再生性能,将催化剂多次循环反应评价其稳定性. 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空气再生法6 h循环再生造成近95%以上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相比,引入水蒸汽可将催化剂表面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易升华的BiCl3转化为具有很好热稳定性的BiPO4,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经15 h循环再生后活性组分Bi仅损失20%,且可保持初始反应活性,使催化剂的工业化成为可能.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n-doped ZnO Particles with Low Infrared Emissivity
    赵亮 朱永平
    . 2012, 12(3):  516-521. 
    摘要 ( )   PDF (4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n-doped ZnO particl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ir morphology, phase, microstructure and infrared emissivity were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doped ZnO particles are of ellipsoid shape,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changed with thermal process temperature, the optimal thermal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Sn-doped proportion are 1000℃ and 15%,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emissivity values are 0.42, 0.28, 0.46 and 0.48 corresponding to the infrared wavelengths of 0~∞, 3~5, 8~14 and 14~20 m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n-doped ZnO particles have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as low infrared emissivity material.
    介孔二氧化钛负载硅钨杂多酸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周华锋 刘玉萍 张丽清
    . 2012, 12(3):  522-526.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介孔TiO2为载体,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2种负载型硅钨酸/介孔TiO2催化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柠檬酸三丁酯合成反应,考察了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 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法所制硅钨酸/介孔二氧化钛对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重复使用6次,260 min时柠檬酸转化率可达86.49%.
    综述
    热载气体直接加热石油烃裂解研究进展?I. 裂解装置和技术
    景晓东 赵月红 温浩 许志宏
    . 2012, 12(3):  527-540.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述了以气体为热载体的石油烃直接加热裂解技术及其应用;介绍了热载气体直接加热石油烃裂解的装置组成、运行条件、产物产率、技术改进及发展状况,分析了裂解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指出热载气体直接加热裂解具有原料适用性广、产物分布灵活、热效率较高和受结焦影响小等优点,但同时也有裂解装置结构较复杂、缺乏系统性研究数据等不足. 最后对热载气体直接加热石油烃裂解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以氢氧燃烧产生的过热水蒸汽作为热载气体的直接加热裂解技术,在提高换热效率、降低碳排放、扩大原料范围和耦合制取合成气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