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所获荣誉
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期刊订阅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葡萄糖和蔗糖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陈颖钦 何晗冰 刘畅 陆小华
2010, 10 (4): 720-725.
摘要
(
2159
)
PDF
(238KB)(
4258
)
可视化
收藏
对葡萄糖和蔗糖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TG-DTA研究,采用Kissinger法、Friedman法及非线性拟合法获得了分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葡萄糖比蔗糖更易分解. 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分别为二级和一级反应,蔗糖的分解过程分别为n级和一级反应. 利用非线性拟合法给出了葡萄糖与蔗糖热分解过程的完整反应途径和动力学参数,葡萄糖三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132, 150和253 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11.6, 11.1和19.6 s-1;蔗糖两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105和229 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8.2和18.6 s-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9
)
Select
2.
MOF基混合基质气体分离膜界面作用调控研究进展
巩莉丽 白菊 王璨 赖卫 单玲珑 罗双江 刘植昌
过程工程学报 2023, 23 (4): 489-500.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23054
摘要
(
834
)
HTML
(
35
)
PDF
(7406KB)(
3421
)
可视化
收藏
混合基质膜结合了无机填充材料和聚合物组分的双重优势,被认为是一种可同时增加渗透性和选择性的新型方法,有望解决传统聚合物膜的Trade-off效应。混合基质膜的气体分离性能主要依赖无机填充材料的分子筛分性质和高分子本身的化学结构,因此适当选择无机填充材料对于制备高性能的混合基质膜十分重要。金属有机骨架(MOF)作为一种新型多孔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小、孔隙率高和孔尺寸可调等优点,因此在气体吸附分离和气体储存等领域应用广泛,为新型混合基质膜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并不是简单地两相性能相加,在大多数情况下分离性能远低于材料模拟的预测理论值,造成这种非理想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是MOF晶体和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缺陷,这可能导致界面非选择性空隙的形成、聚合物硬化和孔隙堵塞等界面问题,降低膜的分离性能。因此,实现MOF-聚合物基质间的界面作用调控以改善界面相容性是充分发挥MOF基混合基质膜气体分离潜力的关键。本工作综述了MOF基混合基质膜近五年关于不同类型界面作用调控的方法及策略,及其对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构建的界面作用对于混合基质膜性能的正面影响并提出当中存在的问题,为混合基质膜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并激励研究人员采取更多的策略来解决目前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
氯化铵氯化氧化镧(铈)的反应过程及其动力学
时文中;张昕;赵永和;王竞研;朱国才
2005, 5 (1): 23-28.
摘要
(
2950
)
PDF
(101KB)(
3193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时间、氯化铵用量对氧化镧(铈)氯化的影响及氯化镧(氯化铈)结晶水合物的热解行为,研究了氯化铵氯化氧化镧(铈)的反应过程及其动力学. 结果表明,在氯化的温度范围,既有氯化铵直接参与的氯化反应发生,又有氯化铵热解产物HCl使稀土氧化物氯化的反应存在. 氯化镧(氯化铈)发生气相水解或氧化反应生成LaOCl, CeOCl, CeO2. 氧化镧(铈)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43.73和140.67 kJ/mol,过程限制环节是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
水热法制备Y2O3:Eu3+微米棒及其荧光性能表征
宋金玲 孙佥 梁家宝 李霞 蔡颖 张胤
2010, 10 (5): 950-955.
摘要
(
2076
)
PDF
(669KB)(
2898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Y2O3和Y2O3:Eu3+,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产物晶型的影响,确定了生成较好晶型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4 h,氢氧化钠溶液浓度2 mol/L. 研究了Y3+和Eu3+的配比对Y2O3:Eu3+荧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n(Y3+):n(Eu3+)的比例为100:5时,其荧光强度最佳. TEM分析表明,Y2O3:Eu3+粉末具有直径约0.2~0.6 mm、长度为几到十几微米的棒状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5.
丙烯醛水合加氢法生产1,3-丙二醇过程模拟与技术经济分析
曾宏 方柏山 瞿引弟
2013, 13 (4): 626-632.
摘要
(
1368
)
PDF
(274KB)(
2713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丙烯醛水合加氢法制1,3-丙二醇(PDO)的小试和中试结果,应用SuperPro Designer?模拟软件,建立年产万吨PDO的工业放大过程模拟,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结果表明,主要过程数据符合实验结果,工艺模拟设计合理;经济分析显示,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49%,设备购置费用约2242万元,总投资约15088万元,年税后净利润约4256万元,投资回收率28.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朱玮;赵兵;王晓东;王玉春
2004, 4 (3): 282-288.
摘要
(
2823
)
PDF
(93KB)(
2594
)
可视化
收藏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制剂是目前应用广泛而有效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本文介绍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种优选、发酵过程及剂型研究进展,具体阐述了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各种发酵方式和发酵设备等. 指出了目前发酵生产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7.
硫脲浸出烧结灰中银的动力学
常军 张佴栋 周俊文 张利波 彭金辉 任晓鹏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4): 567-573.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77
摘要
(
1100
)
PDF
(290KB)(
2562
)
可视化
收藏
以炼铁烧结灰水浸渣为原料,在物相分析的基础上,用硫脲选择性浸取其中的银,考察了物料粒径、浸出温度、硫脲浓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液固体积质量比8 mL/g、原料粒径96~80 mm、浸出温度50℃、硫脲浓度22 g/L、浸出时间120 min、搅拌速度400 r/min的条件下,银浸出率接近90%. 硫脲浸出水浸渣中的银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9.7 kJ/mol,反应级数近似为1,动力学限制环节为通过固体产物层的内扩散控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酸性溶液中钨钼离子的电化学行为
李金辉 谢芳浩 乔珊 杨幼明
2013, 13 (1): 73-77.
摘要
(
1066
)
PDF
(458KB)(
2419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大钨钼电化学性质的差异实现钨钼分离,使钨钼形成钨磷、钼磷杂多酸,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酸性条件下含钨钼溶液及钨磷、钼磷杂多酸的电化学行为,获得多种溶液体系的循环伏安曲线. 结果表明,研究体系中钨的还原电位较钼高,但二者电位差小于0.1 V,无法利用电化学性质差异高效分离;而将钨和钼形成杂多酸体系后,钼磷杂多酸还原峰电位为0.401 V,钨磷杂多酸为0.1949 V,加入磷酸增大了钨钼离子电位差,可优先将钼还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加压–常压精馏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的相平衡和流程模拟
李春山;张香平;张锁江;徐全清
2003, 3 (5): 0-0.
摘要
(
4008
)
PDF
(257KB)(
2180
)
可视化
收藏
变压精馏是分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方法. 本文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压–常压串联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体系的工艺方法. 采用UNIQUAC方程来表征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体系的气液平衡. 根据实验数据,回归了该热力学模型中的交互作用参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 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压力0.1~1.5 MPa, 温度337~440 K. 基于平衡级模型,对加压精馏塔进行了模拟计算, 分析了各主要操作参数对分离效率、产品纯度及操作费用的影响. 在对加压–常压串联流程模拟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佳分离操作工艺参数. 模拟结果对工业过程的设计和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蜂窝陶瓷固定化酵母细胞啤酒连续主发酵工艺
程江峰;何国庆
2003, 3 (5): 0-0.
摘要
(
4249
)
PDF
(49KB)(
2074
)
可视化
收藏
对蜂窝陶瓷固定化酵母细胞啤酒连续主发酵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7~18℃,稀释率0.045 h-1. 在此工艺条件下,实际测得浓度的降低量为6.91%,嫩啤酒双乙酰含量为0.180 mg/L. 嫩啤酒主要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啤酒主发酵工艺不会对啤酒质量造成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钾长石提钾及制备复合肥料的研究进展
宋一涵 李洪枚 马淑花 王晓辉 穆小占 郑诗礼
过程工程学报 2018, 18 (2): 241-257.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7285
摘要
(
1185
)
PDF
(779KB)(
2064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国内外开发的不同钾长石提钾技术反应原理及工艺过程,分类介绍各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建议.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工艺流程长、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指出不单独提钾而是将钾长石整体制成多元素复合肥料或土壤调理剂应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介绍了这一方向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分析水热法制备的多元素复合肥料的优良特性,表明了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分级处理秸秆的热解过程
杨昌炎;杨学民;吕雪松;姚建中;林伟刚
2005, 5 (4): 379-383.
摘要
(
2769
)
PDF
(236KB)(
1905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热重-傅立叶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研究了麦秸、汽爆麦秸、发酵麦秸的热失重特性及其气体析出行为. 实验表明,热失重过程主要分4个阶段:干燥阶段(30~150℃)、过渡阶段(150~200℃)、热解阶段(200~600℃)、炭化阶段(600~900℃);析出挥发分的机理过程分为2步:热解初始阶段发生脱羟基、脱羧基、脱烷基和解聚反应,析出含C?O?C基团、醇、醛、酸、酮和CO2, CO, H2O, CH4等气体化合物,炭化阶段发生脱烷基、羰基等反应,先后依次析出CH4, CO2, CO等气体. 汽爆、固态发酵分级处理麦秸不仅使热解干气的产率降低约20%~30%,热解液的产率增加,而且热解液中羧酸类产量分别减少了30%和50%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3.
酸性催化剂的酸性表征研究进展
王留阳 赵国英 任保增 张锁江
过程工程学报 2017, 17 (6): 1119-1126.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7148
摘要
(
1411
)
PDF
(446KB)(
1894
)
可视化
收藏
酸催化在化学工业过程中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其反应活性与酸性紧密相关. 催化剂的酸强度、酸量、催化剂类型均为催化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工作综述了酸类型、酸量、酸强度常用的表征方法,并就各自优缺点作了简单阐述,着重综述了三类表征方法在催化剂酸类别、结构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帮助充分认识酸催化的机理、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4.
甲酸脱氢酶用于辅酶NADH再生的研究进展
黄志华;刘铭;王宝光;张延平;曹竹安
2006, 6 (6): 1011-1016.
摘要
(
2071
)
PDF
(204KB)(
1883
)
可视化
收藏
NADH依赖型氧化还原酶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和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其中辅酶NADH作为还原当量起着关键的作用,NADH的再生关系到生物氧化还原过程能否进行. 甲酸脱氢酶在辅酶NADH再生中的应用是目前代谢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工作回顾了甲酸脱氢酶的来源和氨基酸序列、酶的理化性质和催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成本等方面阐述了甲酸脱氢酶在辅酶再生系统中的应用,讨论了甲酸脱氢酶用于辅酶再生的代谢工程平台的发展趋势,并对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5.
颗粒群研究:多相流多尺度数值模拟的基础
毛在砂
2008, 8 (4): 645-659.
摘要
(
1818
)
PDF
(563KB)(
1856
)
可视化
收藏
用两流体模型及颗粒轨道模型数值模拟过程工程设备中的多相流,都需要表达浓度较高的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作用力的本构方程. 本工作综述了多相流中颗粒受力研究的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对单个颗粒(包括流体颗粒)在静止和运动流体中的受力情况的研究结果比较丰富,但对颗粒群的研究则很不充分. 对颗粒受的曳力研究较多,但还缺乏可信的计算升力、非稳态力等的公式. 因此颗粒群的研究成为多相流准确多尺度数值模拟的关键. 开发能处理整体和局部均存在非均匀性的多相流的高效算法也是有待克服的困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KOH亚熔盐浸出低品位难分解钽铌矿的实验
周宏明;郑诗礼;张懿
2003, 3 (5): 0-0.
摘要
(
3472
)
PDF
(197KB)(
1853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低品位难分解钽铌矿的KOH亚熔盐浸出条件. 探讨了反应温度、初始KOH浓度、浸出时间和碱矿比等因素对铌和钽的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铌和钽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8%和96%,较现行氢氟酸工艺提高10%以上,提高了难处理钽铌资源的利用率. 用无毒的KOH亚熔盐取代现行工艺中高浓高毒性的氢氟酸作为反应介质,从生产源头消除了F–的三废污染,为钽、铌湿法冶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氨气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均利 曾少娟 陈能 尚大伟 张香平 李建伟
过程工程学报 2019, 19 (1): 14-24.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8171
摘要
(
3014
)
PDF
(1034KB)(
1850
)
可视化
收藏
氨是一种典型的有毒有害气态碱性污染物,也是PM2.5二次颗粒物的主要成因之一,大量含氨尾气排放不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还会造成氨资源浪费。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多孔材料用于氨气吸附分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论述了沸石、硅胶、活性炭、氧化石墨烯、多孔有机聚合物、共价有机骨架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改性前后对氨气的吸附性能,总结了吸附材料的改性方法,分析了该领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锰硅铁合金冶炼电弧炉中焦炭层电流分配行为的模拟
翟丹 储少军 李忠思 贺瑞飞
2008, 8 (3): 449-452.
摘要
(
3087
)
PDF
(266KB)(
1829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锰硅铁合金冶炼电弧炉内焦炭层熔池的结构特征及相似理论,设计了研究熔池导电行为的模拟实验装置. 以电导率为10.08~17.97 mS/cm的NaCl水溶液和冶金焦粒模拟实际锰硅铁合金冶炼电弧炉熔池内的导电相,研究了冶炼过程熔池内电流在焦炭层与熔渣之间的分配关系. 结果表明,焦炭层厚度Hc、焦炭粒度Dc和导电相的电导率(固相rC,液相rL)与通过熔池底部电流(Ib)和总电流(It)之比Ib/It的关系式为Ib/It=4.36(rL/rC)1.523(DC/HC)0.186, Ib/It随熔融层操作电阻的增大而变小,与锰硅铁合金实际生产状况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4
)
Select
19.
大肠杆菌E.coli HB101(pBR322) 高密度培养过程质粒的稳定性
喻国策;焦瑞身;王骥程;王树青
2001, 1 (2): 0-0.
摘要
(
3118
)
PDF
(142KB)(
1822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大肠杆菌E.coli HB101(pBR322)高密度培养过程中,不同培养条件对质粒的稳定性和β-内酰胺酶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温度在33~39℃、pH为6.4~7.2、DO为 40%~80%、 补料速率在5.4~10.8 g/h范围内变化,以及细胞密度达到27.3 g/L、比生长速率达到0.73 h-1时,质粒没有发生丢失现象,但在培养过程中β-内酰胺酶的活力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80
)
Select
20.
水淬铜渣的矿物学特征及其铁硅分离
赵凯 程相利 齐渊洪 甄常亮 师学峰
2012, 12 (1): 38-43.
摘要
(
1126
)
PDF
(492KB)(
178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XRD、SEM、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水淬铜渣进行了矿物学研究,铜渣的主要物相为铁橄榄石,铜主要以冰铜形式存在;炉渣基本呈非晶态,结构致密,冰铜相结晶不充分,粒度基本在5 mm以下,铁和硅主要以铁橄榄石形式存在,采用选矿法不能有效分离,因此提出了固相快速还原-高温熔分工艺. 结果表明,在碱度大于0.5、终渣熔点1300℃以上、加入添加剂、熔分温度1350℃以上可获得较高的铁、铜回收率,铜和铁回收率可分别达93%和87%;炉渣中铁含量小于5%、铜含量小于0.10%,尾渣可作为生产建材的原料,该工艺能实现铜渣中铁硅分离和铜渣综合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8
)
Select
21.
乳酸生产中的微生物代谢工程
王海燕;刘铭;王化军;曹竹安
2006, 6 (3): 512-516.
摘要
(
2522
)
PDF
(209KB)(
1777
)
可视化
收藏
从代谢工程的角度综述了同型及异型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乳酸菌代谢模型、乳酸脱氢酶在乳酸生产方面的应用、米根霉发酵生产乳酸的代谢工程和基因工程阻断乙醇代谢途径改造乳酸的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生物信息学及环境胁迫对乳酸代谢的影响,展望了乳酸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68
)
Select
22.
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白志鹏;李伟芳
2008, 8 (1): 202-208.
摘要
(
4276
)
PDF
(237KB)(
1772
)
可视化
收藏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是当今大气化学过程的研究热点之一. 城市大气中二次有机碳占颗粒物总有机碳的17%~65%. 单萜烯和芳香族化合物分别是SOA最重要的天然和人为源前体物,在大气中与×OH, NO3-和O3等氧化剂发生多途径反应形成有机酸、多官能团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半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吸附、吸收等过程进入颗粒相,改变了气溶胶的特性及其环境效应. 有机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源特征性,可以作为示踪分子解析颗粒物来源,二元羧酸是SOA的潜在示踪物. 论述了SOA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3.
改性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
刘剑 朱秋香 谭雄文 鄢瑛 张会平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2): 222-227.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34
摘要
(
1646
)
PDF
(247KB)(
1771
)
可视化
收藏
用盐酸和氨水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获得改性活性炭,将其用于处理甲基橙废水,考察了改性条件、振荡速度和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并分析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盐酸改性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效果优于氨水改性活性炭,在甲基橙初始浓度60 mg/L、溶液体积50 mL、温度20℃、振荡速度100 r/min、盐酸改性活性炭投加量0.2 g时,24 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甲基橙去除率为93.7%. 不同温度下,盐酸改性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Langmuir(RC2>0.95)和Freundlich(RC2>0.97)吸附等温模型,饱和吸附量达112.7 mg/g. 热力学参数DG0<0,DH0>0,DS0>0,表明盐酸改性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反应,其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随振荡速度增加,吸附速率常数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1
)
Select
24.
产碱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和培养
洪骏;夏黎明
2003, 3 (5): 0-0.
摘要
(
3246
)
PDF
(167KB)(
1763
)
可视化
收藏
以Rodamine B平板筛选法获得了一株高活力碱性脂肪酶产生菌Pseudomonas sp. ZJU-02.摇瓶产酶实验表明,适宜产酶培养基为(%):玉米浆3,植物油1, K2HPO4 0.1, KCl 0.05, MgSO4 0.05, Tween80 0.05;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6℃、初始pH 6.5. 脂肪酶活力可高达86 IU/ml. 该酶在70℃以下、pH 7.0~10.5范围内稳定;酶反应的适宜温度为40℃,适宜pH为9.5. 该酶制剂在洗涤剂和制革工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5.
高纯六氟磷酸锂晶体产业化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赵永锋 张海涛
过程工程学报 2018, 18 (6): 1160-1166.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7428
摘要
(
1763
)
PDF
(815KB)(
1756
)
可视化
收藏
六氟磷酸锂(LiPF6)为三方晶系白色晶体,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关键材料.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及相应电解质盐(LiPF6)需求快速增长. LiPF6易潮解、热稳定性差、腐蚀性强,合成中需采用多种有毒且强腐蚀性的原料,操作需在无水无氧环境下进行,涉及多步高低温处理过程,开发一种可工业化的高纯电子级晶体制备工艺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已有多家国内企业开发了规模化制备工艺,但仍有很大改进和提升空间. 本工作综述了LiPF6的主要合成方法和国内主要生产企业的工艺开发进展,为未来LiPF6生产工艺升级改造提供参考和指导. 对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LiPF6规模制备工艺及最新LiPF6项目增产、投产状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微电解–SBR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
张文艺
2003, 3 (5): 0-0.
摘要
(
3316
)
PDF
(286KB)(
1752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焦化废水可生化性差、难以生化处理的特点,采用微电解工艺作为预处理措施,去除部分污染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利用SBR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 结果表明,微电解法不仅能去除焦化废水中的COD、酚、氰、硫化物等有机污染物(COD去除率为70%, 酚、氰、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76.8%, 65.9%, 70.3%),而且还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cr由处理前的0.28提高到处理后的0.54,可生化性提高了48.2%).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电解法预处理焦化废水的适宜参数为:进水COD22002400 mgL,进水pH值约3.03.2,微电解水力停留时间HRT5565 min,FeC(体积比)11.5. 应用微电解预处理SBR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可使出水达标排放(国家I级排放标准GB134569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7.
高纯无水氯化镁制备技术的进展
周桓;袁建军
2004, 4 (3): 276-281.
摘要
(
2800
)
PDF
(57KB)(
1749
)
可视化
收藏
无水氯化镁是电解金属镁的原料,也是众多催化剂和医药的中间体. 无水氯化镁的制备分为含水氯化镁的脱水和氧化镁的氯化两个途径. 氯化镁脱水是以水合氯化镁、苦卤、光卤石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蒸馏、分子筛吸附、气体保护加热、氯化镁氨络合物分解等技术进行脱水. 六氨氯化镁是络合物分解法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过程分为高沸点溶剂体系、水-氨体系、低沸点溶剂体系等不同的合成路径. 氧化镁氯化转化是以菱镁矿、水镁石、氢氧化镁或氯化镁脱水产生的氧化镁为原料,分为气体介质中氧化镁的氯化和熔融盐介质中氧化镁的氯化. 无水氯化镁制备技术经历几十年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彻底改变耗能高、污染腐蚀严重、流程复杂的工艺过程,开发流程简单、低污染腐蚀、低成本的绿色工艺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工艺
王伦伟;韩明汉;吴玉龙;魏飞;金涌
2003, 3 (4): 0-0.
摘要
(
2469
)
PDF
(170KB)(
1731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氯化氢催化氧化制氯气过程, Cu含量约为12%、主要组份为CuO的负载型催化剂活性高,连续使用200 h活性保持不变. 将工艺的流程分为氧氯化段和氯化段,既无需对反应过程供热,又能使HCl完全转化成氯气. 氧氯化过程的适宜反应条件为:温度360~400℃,原料气的进料比HCl:O2=2:1,进料总质量空速0.3~0.4 kg/(kg催化剂.h)(以下均简称h–1); 氯化段温度为200℃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5
)
Select
29.
我国微细气泡技术发展综述
李兆军 杜浩
过程工程学报 2017, 17 (4): 655-663.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346
摘要
(
1618
)
PDF
(622KB)(
1683
)
可视化
收藏
微泡有很多优异性能,如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界面?电位高、自身增压溶解、产生自由基、强化传质效率等,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在胶片制作、医学、浮选、污水处理、采油及冶金工业等方面也有应用,特别是将微气泡用于强化钒渣氧化浸出,在常压反应条件下钒和铬的转化率可分别达90%和85%以上,并已成功用于万吨级全湿法钒渣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微泡技术缺乏系统性,微泡发生器的研发和生产仍是薄弱环节. 建议有关组织建立相应的学/协会或工作委员会,以有效推动微泡技术在我国的研发和应用,助力中国制造业升级. 对国际微泡技术及标准化工作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30.
固态发酵中纤维素基质降解过程初步研究
周晓宏;陈洪章;李佐虎
2003, 3 (5): 0-0.
摘要
(
4288
)
PDF
(132KB)(
1679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 JUA10)对汽爆麦草和淀粉质的混合基质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分析各种成份及酶活力变化,研究了各成份的降解速率,并探讨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与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力的关系. 纤维素基质固态发酵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过程实际是同步糖化发酵过程,还原糖不会积累形成对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纤维素降解与纤维素酶的酶活性、半纤维素的降解与半纤维素的酶活性不成正比. 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难主要是木质纤维素结构造成的. 半纤维素的降解甚至比纤维素降解更慢,淀粉容易降解,木质素几乎不降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