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20
    流动与传递
    Cu2+在支撑液膜中的传质过程
    郑辉东 吴燕翔 王碧玉 任其龙
    . 2009, 9(1):  1-6.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以疏水性多孔聚丙烯膜(Celgard 2500)为支撑体和LIX984的煤油溶液为膜液的支撑液膜体系萃取Cu2+的传质过程. 采用双膜理论描述Cu2+通过平板支撑液膜的传质过程,建立了其在稳态下的传质动力学方程,且当反萃取侧酸浓度大于2 mol/L时,反萃取侧的传质阻力可以忽略;利用膜内分传质系数km表征支撑液膜膜液的流失行为,在传质过程中,km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且载体的流失速率大于稀释剂煤油的流失速率. 考察了操作条件对传质和膜液流失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初始传质通量随载体初始浓度、料液初始pH值和料液初始Cu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载体初始浓度越大,膜液流失越快;料液初始Cu2+浓度增大,膜液流失越慢;料液相pH值的改变对膜液流失速率没有影响.
    四叶片组合静态混合器湍流传热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
    吴剑华 张静 张春梅 龚斌
    . 2009, 9(1):  7-11. 
    摘要 ( )   PDF (7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Fluent计算软件对四叶片组合静态混合器内湍流换热进行数值模拟并与SK型静态混合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04≤Re≤105范围内,前者的传热效率比后者提高约20%. 运用场协同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新型静态混合器传热效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在一个截面上有4个旋向与叶片旋向相同、旋涡半径近似等于叶片半径的纵向涡及4个旋向与叶片旋向相反、旋涡半径小于叶片半径的纵向涡,这些纵向涡能强化换热;与SK型静态混合器相比,新型静态混合器管内温度梯度基本相同,管内中心区二次流流速一定程度降低,而近壁区二次流流速差别较小,但速度场与热流场的协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反应与分离
    球状壳聚糖树脂对柠檬酸的吸附行为
    李海燕 汪东风 于丽娜 刘炳杰 张莉 徐莹
    . 2009, 9(1):  12-17.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球状壳聚糖树脂(RCM),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RCM对柠檬酸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 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ugmuir等温曲线,且平衡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吸附是非自发熵增加的吸热过程;在相同的温度下,随着溶液中柠檬酸浓度的增加,吸附势逐渐降低;初始浓度相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势升高;在298, 308, 318 K下,RCM对柠檬酸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7.0, 80.5, 84.7 mg/g;吸附属二级动力学吸附,粒子内扩散是控速步骤,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烟气水蒸汽含量对变温吸附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
    高继贤 王铁峰 王光润 王金福
    . 2009, 9(1):  18-22. 
    摘要 ( )   PDF (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水蒸汽含量对SO2在脱硫脱硝活性炭上变温吸附过程的影响,分析了其含量0~0.20(摩尔比或体积比,下同)条件下的吸附规律,并基于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讨论. 对Bangham吸附模型进行改进以包含水蒸汽的影响,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预测,在不同水蒸汽含量时,模型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体系和条件范围内,烟气中的水蒸汽增大了脱硫率、SO2吸附量、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其含量在0.07~0.10范围内效果较优,此时最大SO2平衡吸附量为73.00 mg/g.
    油水重力分离过程油滴浮升规律的实验研究
    孙治谦 王振波 吴存仙 金有海
    . 2009, 9(1):  23-27.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测定油水重力分离器内分散相油滴的浓度、粒度及中位粒径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域内油滴的浮升规律. 结果表明,入口区域油水混合液的湍流程度较大,两相存在较充分的纵向掺混,在100 mm高度以上区域,油相相对浓度均达到0.9以上;斜板和平板区域内油相浓度较高,小油滴聚结成大油滴,在50 mm高度处,中位粒径由10 mm升至30 mm以上;平板区域油膜更新速度较慢,流动性较差,聚结效果不及斜板区域;重力沉降区域内流场相对平稳,油相相对浓度多集中于0.4~0.6之间,大油滴已基本浮升至顶部油层得到分离;隔油板前方区域存在涡旋流,部分区域油相相对浓度约升高了0.02,中位粒径增大了1 mm左右,出现返混现象.
    溶剂气浮法分离富集银杏叶黄酮
    刘萌 吴兆亮 孙江娜 韩冰 钱少瑜
    . 2009, 9(1):  28-32.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银杏叶浸取液为研究体系,对溶剂气浮法分离富集银杏叶黄酮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气浮溶剂种类、气浮溶剂与料液体积比(Vs/Vi)、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溶液pH、气浮气速和气浮时间对气浮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正辛醇为气浮溶剂、正辛醇与料液体积比1:10、表面活性剂SDBS浓度100 mg/L、料液pH 3.0、气速100 mL/min、气浮时间60 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富集比与回收率分别为5.73和59.76%.
    恒压运行时混凝动态膜的形成及对污染物的去除
    许春华 高宝玉 曹百川 岳钦艳 卢磊 程丹丹
    . 2009, 9(1):  33-37. 
    摘要 ( )   PDF (3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污染河水混凝絮体形成动态膜的过程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无纺布为附着基材,受污染河水为研究对象,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通量稳定作为动态膜形成的依据,通过运行时间(t)、累计出水体积(V)及t/V、通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动态膜的成膜过程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4和8 cm水头运行时动态膜形成时间分别为120和70 min,成膜后通量基本一致. 动态膜的形成首先是小于或等于基材孔径的颗粒被截留,然后为小于基材孔径的颗粒在膜内部通道堵塞或沉积. 污染物去除效果COD去除率约为75%~71%,总磷去除率约为81%,出水粒度分布表明动态膜对颗粒物有较好的截留作用.
    Ca2+/H2O2降解水中孔雀石绿
    石慧 吴兆亮 卢珂 赵艳丽
    . 2009, 9(1):  38-42.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性条件下,研究了Ca2++H2O2降解水中孔雀石绿(MG)过程. 结果表明,加入Ca2+明显促进了MG降解,可使其脱色率由20%升至98%. 随着H2O2加入量的增加,MG的脱色率在最初的10 min内显著上升,当H2O2/Ca2+(摩尔比)>5时,2 h后Ca2++H2O2降解MG脱色率均能达到98%. 随着温度的升高,MG的脱色率显著上升. 抗氧化剂(抗坏血酸)的加入抑制了Ca2++H2O2降解MG,当抗坏血酸浓度达到1 mg/L时,降解率为0,说明在Ca2++H2O2降解MG体系中存在着氧化作用. 在避光和光助条件下,加入Ca2+均能明显缩短MG的降解时间,说明Ca2+对其降解有催化作用.
    硫锆催化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的反应动力学
    刘群 肖国民 高李璟
    . 2009, 9(1):  43-46.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甘油和乙酸以氧化锆负载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三醋酸甘油酯的反应动力学,建立了酯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考察了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原料摩尔配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10 h,催化剂用量为甘油的5%(w),甘油/乙酸=1:8(摩尔比)的条件下,三醋酸甘油酯的收率达93.8%. 100~130℃时,反应活化能为113.245 kJ/mol.
    过程与工艺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热处理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
    肖本益 刘俊新
    . 2009, 9(1):  47-52.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影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热处理厌氧发酵产氢的4个因素:热处理时间、污泥浓度、起始pH和反应瓶顶隙率. 结果表明,热处理时间会影响污泥热处理的效果,导致发酵产氢的底物?污泥不同,从而影响热处理污泥的发酵产氢,121℃下热处理5 min为最佳处理时间. 中性起始pH值(6.5~8.0)下,热处理污泥的氢产率相对稳定,低于6.5不利于发酵产氢. 当反应瓶的顶隙率为51.61%时,热处理污泥的氢产率最大. 7.81 g/L为最佳污泥浓度,该浓度下污泥的氢产率最大,高于或低于该浓度时,污泥的发酵氢产率均下降. 在最佳条件下,热处理污泥的氢产率达19.57 mL/g VSS.
    原料比例和pH值对厨余垃圾和废纸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东 孙永明 袁振宏 张宇 孔晓英 李连华
    . 2009, 9(1):  53-58.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厨余垃圾和废纸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原料比例和酸化阶段pH对消化稳定性及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原料比例为厨余垃圾/废纸100:0的厌氧消化由于挥发性脂肪酸抑制不能形成稳定的产甲烷过程. 原料比例83:17时,酸化阶段pH为6.5, 7.2和7.9的3组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以挥发性固体计)分别为313, 346和360 mL/g,COD去除率为86.3%, 93.2%和95.2%,甲烷含量稳定在70%~80%. 原料比例62:38、pH为6.5, 7.2和7.9的3组厌氧消化甲烷产率分别为97, 247和279 mL/g,COD去除率为32.6%, 80.5%和86.8%,甲烷含量稳定在60%~80%.
    氯化铵分解制氨气和氯化氢工艺
    翟广伟 韩明汉 梁耀彰 高光华
    . 2009, 9(1):  59-62.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NH4Cl分解的硫酸氢铵法和镁氧化物法分别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H4HSO4工艺NH4Cl转化率很低,不具有可行性;镁氧化物转化率较高,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对镁氧化物法的MgO, Mg(OH)2和Mg(OH)Cl三种工艺路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工艺的NH4Cl转化率均可达到90%以上. 与Mg(OH)Cl和Mg(OH)2工艺相比,Mg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能耗小等优点. 当MgO:NH4Cl及H2O:NH4Cl的摩尔比分别为0.76:1和8.3:1时,在110℃反应4 h,氨气收率可达95%.
    系统与集成
    钛渣碳热氯化尾气的组成
    熊绍锋 袁章福 徐聪 徐聪
    . 2009, 9(1):  63-68. 
    摘要 ( )   PDF (5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钛渣碳热氯化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碳/矿比、氯气量和反应温度下氯化炉尾气中的平衡CO/CO2摩尔比值(qEq),并与新型复合流化床作氯化反应器的钛渣碳热氯化实验值(qEx, 0.2~0.3)和文献参考值(qRe)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qEx接近qRe但小于qEq,这与对沸腾氯化工艺的预期情况相符. 炉渣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qEx
    中国氯元素工业代谢分析
    杨宁 陈定江 胡山鹰 李有润 金涌
    . 2009, 9(1):  69-73.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工业代谢研究方法,对中国2005年氯元素的工业代谢进行了宏观研究,通过大量数据、资料的分析与核算,首次较为系统地完成了"资源开采-产品加工-环境消纳"生命周期内定量的氯元素工业代谢网络图,并对氯元素利用率、氯元素损失以及最终环境消纳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系统认识中国氯元素工业代谢及后续研究氯元素可持续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5℃时NaCl-CO(NH2)2-H2O2-H2O四元体系相平衡
    张朝 郭康宁 曹吉林
    . 2009, 9(1):  74-78.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进过氧化尿素合成的生产工艺,采用等温法测定了15℃时NaCl-CO(NH2)2-H2O2-H2O四元体系及其三元子体系CO(NH2)2-H2O2-H2O和NaCl-CO(NH2)2-H2O的相平衡数据,依据所绘相图分析,结合热重和XRD表征,得出实验条件下NaCl和尿素能形成新的加合物CO(NH2)2×NaCl,其热稳定性比纯尿素高. 根据相图计算,15℃时CO(NH2)2-H2O2-H2O体系合成过氧化尿素的适宜条件范围较宽,在母液不利用的情况下H2O2的收率为58.08%;而在NaCl-CO(NH2)2-H2O2-H2O体系中,NaCl对过氧化尿素形成没有盐析效应.
    氢/氩热等离子体裂解煤碳-氢-氧-氩多相多组分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陈宏刚 赵辉 孙亚玲 张永发
    . 2009, 9(1):  79-83. 
    摘要 ( )   PDF (3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Gibbs自由能极小化法对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碳-氢-氧-氩多相多组分体系的化学反应平衡组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C-H-Ar平衡体系中,惰性组分氩的存在降低了乙炔的最高平衡产率,氩在5000 K以下基本不电离,典型组成为C:H:Ar=1:13.39:0.6的液化石油气裂解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区间为2800~3200 K. 在C-H-Ar-O多相平衡体系中,氧作为杂质同样降低了乙炔的平衡产率,体系中氧以CO的形式存在,典型组成为C:H:O:Ar=1:8.638:0.160:3.339的煤裂解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区间为3000~3200 K.
    CaSO4-Ca(OH)2-H2O体系中硫酸根的平衡浓度
    王云燕 彭小玉 柴立元 舒余德
    . 2009, 9(1):  84-87.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了25℃时不同pH值下CaSO4-Ca(OH)2-H2O三元体系中SO42-的平衡浓度,考察了Na+离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pH值在3.0~12.0范围内SO42-平衡浓度最小,为0.01235 mol/L,基本不受pH值的影响;Na+的存在使溶液中SO42-的平衡浓度增大,且二者呈线性关系. 应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对体系进行了活度修正,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结果为含SO42-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生化工程专栏
    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柱浸过程细菌种群结构及演替规律
    邹平 周兴龙 张文彬 林连兵 张兰兰
    . 2009, 9(1):  88-94.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技术和PCR-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了以黄铜矿为主的低品位硫化铜矿中温硫杆菌柱浸过程中细菌种群结构、演替规律及与铜浸出率之间的关系. DGGE电泳图谱共6个条带中有5个条带对应的菌株16S rDNA序列与已知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f的同源性均为98%以上. 用9K固体培养基从柱浸浸出液中随机分离出3个纯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已知菌A.f的同源性也均为99%,均证明该生物柱浸过程以A.f为优势菌种. 细菌柱浸的菌群演替发生在A.f同菌种内的各菌株之间. 柱浸前期易浸的次生硫化铜矿选择了02和05两条带所对应的A.f菌株,柱浸中后期难浸的黄铜矿则选择了01, 02, 03, 04, 06五条带所对应的A.f菌株.
    盾叶薯蓣糖化液发酵生产2,3-丁二醇
    刘国兴 王元好 孙丽慧 戴建英 孙亚琴 董悦生 修志龙
    . 2009, 9(1):  95-100.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克雷伯氏杆菌以盾叶薯蓣糖化液为底物发酵生产2,3-丁二醇(2,3-BD),考察了2,3-BD浓度、生产强度、有机酸生成及代谢流量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盾叶薯蓣中的有机酸成分能促进三羧酸循环途径和乙酸途径的代谢流,减弱琥珀酸途径的代谢流,从而提高2,3-BD的浓度. 以盾叶薯蓣糖化液为底物,采用批式流加方式,补加固体葡萄糖,发酵56 h,发酵液中2,3-BD最终浓度达到80.20 g/L,乙偶姻与2,3-BD浓度之和最终达到86.19 g/L,生产强度达到1.54 g/(L×h),比单独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分别提高了8.50%, 7.38%和7.69%.
    荧光磁性双功能Fe3O4@PHEMA-Tb微球的制备及其蛋白固定化
    孟繁宗 王东来 翟玉春
    . 2009, 9(1):  101-106. 
    摘要 ( )   PDF (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光化学方法在Fe3O4磁性液体中制备了磁性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微球,合成了含有稀土元素Tb的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对微球固定释放蛋白能力进行了研究,用VSM, PCS, FT-IR, TG-DTA, SEM, FS, UV-Vis等技术对微球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荧光磁性高分子微球粒径为29.6 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40.1 emu/g,变异系数为3.7%,具有超顺磁性荧光性,分散性好,呈圆球形,对蛋白的装载率和包封率分别为6.5%和74.7%,pH越低蛋白释放率越高.
    超声波处理对麦胚清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
    贾俊强 马海乐 赵伟睿 王振斌
    . 2009, 9(1):  107-112.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和处理时间对麦胚清蛋白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溶解度、起泡性能、乳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对麦胚清蛋白的紫外和荧光光谱有明显的影响,其溶解度在超声波功率1800 W时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96.2%;在600 W的表面疏水性和乳化性、900 W的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6.8%, 12.5%, 18.8%和6.0%;处理时间为20 min时的溶解度及10 min时的表面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1.3%, 22.1%, 15.0%, 21.9%和12.7%. 但超声波处理降低了麦胚清蛋白的乳化稳定性.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MY9的生长特性
    罗明芳 吴昊 王磊 邢新会 邢新会
    . 2009, 9(1):  113-117.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铜离子浓度对甲烷氧化混合菌群MY9(CGMCC No.1893)生长和甲烷单加氧酶活性的影响,并对混合菌群中的非甲烷氧化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碳源特异性研究. 结果表明,甲烷氧化混合菌群MY9能利用甲醇、乙醇、丁醇、异丙醇、甘油等多种非甲烷化合物作为生长碳源,且具有耐高Cu2+浓度的生长特性. 从混合菌群中分离的非甲烷氧化菌Acinetobacter junii No.8能分别以4%甲醇、1%乙醇或0.6%二氯甲烷作为唯一生长碳源,适用于高浓度甲醇废水、乙醇废水或含二氯甲烷废水的生物处理.
    荧光光谱法研究紫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葛锋 王剑平 刘迪秋 陈朝银 韩本勇 王玉春
    . 2009, 9(1):  118-122.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紫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紫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方式为静态猝灭,紫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发生了分子内非辐射能量转移;紫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数为1,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1.92 nm;温度为22和36℃时,紫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常数分别为6.96′104和5.91′104 mol/L. 热力学分析表明,紫草素与蛋白之间的结合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同时,紫草素分子含有多个羟基,它们之间还存在氢键作用力.
    以恶臭假单胞菌发酵制备D-氨基葡萄糖酸
    袁静 孟笑 何冰芳
    . 2009, 9(1):  123-127.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土样中分离到D-氨基葡萄糖酸高产菌株GNA5,综合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与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P. putida GNA5能耐受较高浓度底物D-氨基葡萄糖,可发酵积累D-氨基葡萄糖酸. 初步优化培养基为(g/L):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30,葡萄糖5,尿素5, KH2PO4 2, MgSO4×7H2O 0.5, CaCO3 10, pH 7.0. 菌株GNA5在该培养基中发酵48 h可制备25.5 g/L的D-氨基葡萄糖酸,摩尔转化率达93.91%. 自行筛选的P. putida GNA5显示了底物转化能力强及产物分解能力弱的特点,具有进一步产业化开发的潜力.
    原位转移技术用于酵母合成2-苯乙醇
    关昂 王航 孟春 石贤爱 郭养浩
    . 2009, 9(1):  128-132.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酵母转化L-苯丙氨酸(Phe)合成2-苯乙醇(Pea)的常规和带原位转移的补料分批培养过程特性. 在常规培养中,以优化补料策略将糖浓度控制在0.1~0.3 g/L,使副产物乙醇浓度小于1%,而Pea的最高终浓度仅为3.85 g/L,因产物抑制效应无法获得更高浓度. 采用大孔树脂FD0816作为原位转移产物的介质,Pea最终总浓度达到12.80 g/L,平均生成速率为0.38 g/(L×h),比未添加树脂的培养体系分别提高了232%和35.7%. 采用乙醇溶液对发酵用的树脂进行动态洗脱,Pea洗脱率达到95%以上,洗脱液中Pea浓度达到60 g/L.
    利用小球藻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
    何辉 冯雅丽 李浩然 李顶杰
    . 2009, 9(1):  133-137. 
    摘要 ( )   PDF (4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分离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构建了光合微生物燃料电池,考察了小球藻加入阴阳极和以废水为底物的电池产电性能及机理. 结果表明,构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可行的,电能输出主要依赖吸附在电极表面的藻,而与悬浮在溶液中的藻基本无关. 光照是该燃料电池电压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阴极室中添加铁离子,通过其二和三价间的循环转化,提高电子的传递速率,加快质子和氧气的反应,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达到11.82 mW/m2,COD去除率达到40%. 这种电池将化学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可处理污水并回收小球藻.
    碱性树脂吸附富马酸及富马酸与葡萄糖的分离
    付永前 黄和 李霜 赵朋朋 何皓 韦萍
    . 2009, 9(1):  138-142.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6种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中筛选得到强碱性树脂IRA-400,考察了该树脂在不同pH值、不同葡萄糖浓度下对富马酸和葡萄糖的吸附及富马酸在该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及动态吸附与洗脱. 结果表明,在高葡萄糖浓度下,树脂IRA-400对富马酸的亲合力均大于对葡萄糖的亲合力;对富马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方程的特征参数n>1,属优惠吸附;不同pH值下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液膜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符合Boyd液膜扩散模型,液膜扩散速率常数k¢均小于0.15 min-1;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去离子水和1.0 mol/L NaOH交替洗脱树脂,可实现葡萄糖和富马酸的有效分离.
    菊芋菊糖活性炭脱色的工艺条件
    高健 李沛 邵荣 徐虹
    . 2009, 9(1):  143-147.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菊芋菊糖提取液活性炭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几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规格的活性炭对菊芋菊糖提取液的脱色效果. 结果表明,仅粉末状活性炭TS4具有脱色作用,且脱色效果显著.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的菊芋菊糖提取液活性炭TS4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5 g/L,脱色温度80℃,pH值6.0,时间30 min. 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82.6%,菊糖回收率可达93.4%.
    基于均匀设计与支持向量回归的发酵配方优化
    袁哲明 左斌 谭泗桥 谭显胜 熊兴耀
    . 2009, 9(1):  148-152.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均匀设计与支持向量回归,提出了一种新的配方优化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UD-SVR. 将其应用于优化产谷氨酸脱羧酶大肠杆菌诱变株的培养基配方与发酵条件,在考虑9因素时仅通过2轮28个实验,酶活性(吸光度OD630)即由初始的1.528高效提升至2.303,明显优于二次多项式偏最小二乘回归等经验风险最小参比模型. UD-SVR为多因素多水平配方优化实验设计与分析提供了一套预测精度高、指导性强、可解释性好、优化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放线菌酮对米根霉积累L-苹果酸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
    何皓 徐晴 李霜 张凯 黄和
    . 2009, 9(1):  153-156.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考察了富马酸酶活抑制剂放线菌酮对米根霉发酵产L-苹果酸和富马酸的影响. 结果表明,发酵16 h加入浓度15 mg/L的放线菌酮使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比活力峰值降低48.7%,而苹果酸脱氢酶胞质同功酶活力却未有明显改变,生成的富马酸比对照样减少37.1%,而L-苹果酸积累量提高54.6%,达到21.7 g/L. 表明通过对米根霉富马酸酶胞质同功酶的抑制作用能减弱米根霉积累富马酸代谢途径中由L-苹果酸向富马酸的转化,从而促进米根霉积累L-苹果酸.
    大分子拥挤下介孔中木瓜蛋白酶的微波辅助固定化
    刘明庆 王安明 王华 周成 杜志强 祝社民 杨明 张俊 沈树宝
    . 2009, 9(1):  157-160.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增强酶的固定化效果,通过添加大分子试剂,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将木瓜蛋白酶固定在介孔泡沫硅的孔道中. 结果表明,在加酶量为400 mg/g时,微波辐射下木瓜蛋白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固定化制得的固定化酶催化效果最好. 当BSA含量为加酶量的5%(w)时,固定化酶表观活力高达419.1 U/mg,相对活力和酶活回收率分别为126.0%和119.1%. 影响固定化酶活力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加酶量、BSA含量、微波功率和固定化pH. 该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75℃,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和未加入BSA的固定化酶,80℃下热处理3 h,剩余活力仍为初始活力的88.2%.
    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菊芋生产2,3-丁二醇的初步研究
    孙丽慧 王旭东 戴建英 修志龙
    . 2009, 9(1):  161-164.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菊芋块茎生产2,3-丁二醇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及培养基中微量元素对发酵的影响. 结果表明,菊芋是良好的发酵2,3-丁二醇的底物,以其为底物时产物浓度和生产强度比葡萄糖发酵提高了42%以上,培养基中不添加微量元素对菊芋发酵基本没有影响,因而可简化培养基成分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发酵罐批式流加实验中,发酵56 h菊芋发酵的产物浓度和生产强度分别为81.47 g/L和1.45 g/(L×h),与葡萄糖发酵结果相当.
    材料工程专栏
    分子筛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吴新民 刘磊 宋永吉
    . 2009, 9(1):  165-170. 
    摘要 ( )   PDF (3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一步合成了2种纳米介孔分子筛,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分别负载30% Ni2P(Co2P),将该催化剂用于噻吩加氢脱硫实验,考察了其加氢脱硫性能及稳定性. 结果表明,样品具有介孔特性,晶粒粒径约30 nm,孔径集中在20 nm左右,比表面积为400 m2/g,有一定弱酸性,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4种催化剂的第一次加氢脱硫率以CTAC为模板剂的载体比以CTAB为模板剂的载体高,以Co2P为活性组分比Ni2P高,低温比高温高. 4种催化剂第二次加氢脱硫率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以Ni2P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减少比Co2P高,360℃比300℃高,以CTAB为模板剂所制催化剂减少比CTAC高.
    介孔氧化钛晶须气相光催化降解三氯乙烯
    张建平 方维 李东 刘畅 杨祝红 陆小华
    . 2009, 9(1):  171-175.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合氧化钛和K2CO3为原料合成了介孔TiO2晶须,表征结果显示,其为锐钛矿型,具有微米级形貌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孔径. 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三氯乙烯(TCE),介孔TiO2晶须对TCE的降解率达到95%,高于Degussa P-25 TiO2粉末对TCE的降解率(87%),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氧化活性,降解速率随TCE初始浓度升高而加快,当空气流速为1.64 cm/s时转化速率最高,其中氧气加快了光催化反应,光催化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
    PEI微孔纤维及PMMA/PEI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王小飞 薛聪 黄争鸣
    . 2009, 9(1):  176-180. 
    摘要 ( )   PDF (9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微孔结构的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在此基础上采用同轴共纺技术获得了有机玻璃/聚醚酰亚胺(PMMA/PEI)纳米复合纤维,考察了不同的纺丝工艺参数对PEI和PMMA/PEI纤维形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单纺可获得直径0.05~0.5 mm的PEI微孔纳米纤维,使用同轴共纺技术能获得表面光滑的PMMA/PEI复合纳米纤维;经过4 MPa压置处理10 min的复合纳米纤维薄膜的拉伸强度随PEI含量的增加有所提升.
    中孔碳孔径及有序性影响因素
    魏国丽 张学军
    . 2009, 9(1):  181-185. 
    摘要 ( )   PDF (6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表面活性剂F127为模板剂制备了有序中孔碳材料,研究了影响中孔碳孔径分布及有序性的各工艺参数,采用XRD, SEM, TEM和N2吸/脱附等手段对有序中孔碳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F127用量、反应温度、搅拌时间、碳化温度和碳化升温速率等因素直接影响中孔碳结构的有序性及孔径分布. F127用量为40%、反应温度40℃、搅拌时间30 min、碳化温度800℃、升温速率1℃/min时,所得中孔碳有序性好且孔径分布比较集中.
    四丁基溴化铵-四氢呋喃系蓄冷水合物
    李刚 谢应明 刘道平 张亮 汤成伟 魏晶晶
    . 2009, 9(1):  186-189.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二元工质水合物相对单一工质水合物在蓄冷特性方面的优越性,在水合物客体组分总质量分数为31.4%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四丁基溴化铵(TBAB)-四氢呋喃(THF)混合水合物蓄冷特性. 通过改变TBAB-THF组分配比,考察了水合物的诱导时间、近似相变温度、蓄冷面积及释冷面积的变化. 结果表明,TBAB-THF系中TBAB浓度减少使诱导时间增长、温度突变点降低、近似相变温度降低,从而减小了水合物在生长阶段的蓄冷面积,缩短了分解阶段的分解完成时间;TBAB浓度在25.7%~27.4%时,相变温度在6.3~8.0℃之间,与空调冷冻水相近,且释冷面积相对其他浓度较高,可作为蓄冷空调的良好介质.
    综述
    生物转化法生产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研究进展
    李丹 林建群 林慧彬 林建强 曲音波
    . 2009, 9(1):  190-199.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生物转化机理、菌种选育、转化体系选择、生产过程优化、下游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目前,主要采用具有高活性的丙酮酸脱羧酶的Saccharomyces属和Candida属菌株,以苯甲醛和丙酮酸为底物转化生产L-PAC. 生成副产物和底物苯甲醛的毒性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通过菌株筛选和选育可减少副产物生成并提高菌株耐受性. 通过控制及优化转化过程参数、分批补加底物、采取固定化细胞或固定化酶措施及建立适宜的两相转化体系,能有效提高产量.
    离子液体在有色金属冶金中的应用
    田国才 华一新 华一新
    . 2009, 9(1):  200-208. 
    摘要 ( )   PDF (1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在有色金属提取与分离中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了离子液体在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溶解与腐蚀、活泼金属镁铝钛电沉积及黄铜矿湿法冶金方面的应用. 研究工作显示,离子液体的应用可以使冶金反应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进行, 可大幅度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