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2-20
    流动与传递
    用落球法研究气固浓相流化床表观粘度
    梁珂艳 陶秀祥 惠鹏岳
    . 2014, 14(6):  901-906.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落球法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气固浓相流化床床层表观粘度进行测量和线性拟合,得到了流化床的床层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与各因素的关系;研究了粘度对分选时间的影响,建立了振动流化床分选时间与表观粘度和物料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 结果表明,在同一气速下,随石英砂颗粒粒级及床层高度增大,床层表观粘度整体增大. 在一定的流化气速范围内,石英砂介质粒级为0.25~0.125 mm、床高190 mm时,床层粘度稳定在0.39~0.51 Pa×s. 加入振动后,床层粘度明显下降,频率15 Hz、振幅1 mm时流化效果较好,床层粘度稳定在0.69~0.95 Pa×s.
    反应与分离
    黑钨渣硫酸浸钪及浸出过程中草黄铁矾法抑制铁浸出
    丁冲 王晓辉 何超然 郑诗礼 谢华 张盈
    . 2014, 14(6):  907-914. 
    摘要 ( )   PDF (9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黑钨渣硫酸浸钪规律. 结果表明,在温度90℃、酸渣质量比1.2:1、硫酸浓度29%(w)、反应2.5 h条件下,钪浸出率达88%,铁浸出率为98%. 在上述最佳浸出条件下通过调整反应过程料浆的酸度,探究了钪浸出和铁的草黄铁矾法抑制浸出规律. 结果表明,在温度90℃、硫酸浓度29%(w)、总硫酸加入量为1.0倍渣量(质量比)、一段加入0.8倍渣量的硫酸、反应2.0 h后加入剩余硫酸再反应0.5 h条件下,钪浸出率为87%,铁浸出率由98%降至57%,实现了铁抑制浸出.
    铬盐无钙焙烧渣加压硫酸浸出
    赵备备 王少娜 郑诗礼 杨得军
    . 2014, 14(6):  915-922. 
    摘要 ( )   PDF (6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铬盐无钙焙烧渣进行加压硫酸浸出,考察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铬酸酐加入量、反应时间、铬渣粒度对铬渣硫酸浸出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焙烧渣主要物相组成为:铬铁矿(FeCr2O4)和镁铁矿[Mg(Fe,Al)2O4]等尖晶石类矿物含量为73.11%,赤铁矿(a-氧化铁)为12.42%,钠霞石(NaAlSiO4)为10.02%. 铬高效溶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65%(w),反应温度120℃,铬酸酐加入量为铬渣质量的10%,反应时间2 h,搅拌转速500 r/min,该条件下溶出率可达97.93%. 尾渣以硅物相为主,SiO2含量为80.8%. 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6.38 kJ/mol,反应速率为外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
    塔吉克氧化铜锡矿的选矿实验
    冉金城 刘全军 张治国 李涤非
    . 2014, 14(6):  923-929.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氧化铜锡矿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复杂的技术难题,对塔吉克某氧化铜锡矿进行了选矿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矿中铜品位为0.89%,锡品位为0.87%,铜氧化率接近100%,锡主要以锡石形式存在. 经多个实验对比分析,最终采用硫化-黄药法回收铜、法尔肯加摇床分级重选法回收锡的选矿流程. 通过闭路实验,得到铜品位15.26%、回收率85.90%的铜精矿及锡品位52.57%、回收率71.30%的锡精矿.
    硅酸锌加压硫酸浸出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贺山明 王吉坤 汪金良 黎阳 干磊 熊辉辉
    . 2014, 14(6):  930-936.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绘制了Zn-Si-H2O系ET-pH图,分析了硅酸锌硫酸浸出和原硅酸高温脱硅的热力学可行性. 通过人工合成硅酸锌的加压酸浸实验,考察了始酸浓度、终点pH值、铁含量、硫酸铝添加量、浸出温度对硅酸锌酸浸和硅酸凝聚的影响. 结果表明,升高浸出温度能有效降低硅溶胶的稳定性且有利于原硅酸的高温脱硅过程,进而改善矿浆的过滤性能;硫酸铝能促使硅溶胶凝结析出,可降低硅酸浓度;控制恰当的矿浆终点pH值和Si/Fe及Si/Al质量比均有助于硅析出. 在浸出温度120℃、浸出时间0.5 h、液固比8 mL/g及H2SO4浓度120 g/L的优化条件下,锌、硅浸出率分别约为98%和1%.
    半氧化锰矿的浸出过程
    金生龙 王雨红 粟海锋 程晨 雷作敏
    . 2014, 14(6):  937-942. 
    摘要 ( )   PDF (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半氧化锰矿的湿法浸出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浸出机理. 结果表明,锰矿中MnCO3的浸出速率比MnO2快,MnCO3和MnO2形成消耗H+的竞争关系,MnCO3比MnO2易获得H+而易被浸出,而MnO2分解又有利于包裹于其中的MnCO3暴露而参与反应;在半氧化锰矿用量10.0 g、蔗糖用量0.6 g、硫酸浓度5 mol/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0 min的浸出条件下,总Mn浸出率约为90%,其中MnO2与MnCO3的浸出率分别稳定在约95%和98%;锰矿中仍有约10%锰未被浸出,是由于存在难溶的硅酸锰及部分锰被包裹于惰性脉石中. 经800℃焙烧30 min后浸出,或在浸出过程中加入1.0 g氟化铵,总Mn浸出率分别达98%和96%,表明通过高温焙烧活化或添加氟离子作为助浸剂能消除脉石层的包裹阻碍作用,有利于提高锰浸出率.
    氧化镁-氯化铵-水体系中氧化镁蒸氨机理
    刘海豪 李明玉 贾光林
    . 2014, 14(6):  943-946.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MgO-NH4Cl-H2O体系中MgO蒸氨机理,考察了蒸氨效率与蒸氨时间的关系,用XRD分析了蒸氨过程体系中的固相组分,研究了MgO的水化及其作用,探讨了MgO蒸氨机理. 结果表明,MgO于蒸氨30 min内完全水化为Mg(OH)2;蒸氨机理可分为MgO水化完全前和水化完全后两阶段,水化完全前,MgO水化为体系提供了大量OH-,促进了蒸氨反应,此时OH-, MgO与Mg(OH)2共同起蒸氨作用;水化完全后,主要是Mg(OH)2起蒸氨作用.
    过程与工艺
    亚熔盐法粉煤灰脱铝渣水热处理后碱含量的影响因素
    刘中凯 马淑花 郑诗礼 谢华 张懿 马海军
    . 2014, 14(6):  947-954. 
    摘要 ( )   PDF (17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亚熔盐法处理粉煤灰的脱铝渣为原料,采用动态水热法分解脱碱,研究了不同A/S(Al2O3/SiO2质量比)、C/S(CaO/SiO2质量比)和不同脱铝溶出工艺对硅渣碱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脱铝渣A/S增加,碱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脱铝渣A/S为0.11,硅渣Na2O含量降至1.18%,适当的A/S有利于提高硅渣中含铝托贝莫来石的晶化程度;脱铝渣C/S为0.98,硅渣Na2O含量仅有1.31%,随脱铝渣C/S增加,硅渣碱含量增加,C/S过高会降低硅酸钠钙(NaCaHSiO4)的分解率,不利于生成含铝托贝莫来石相;溶出时间和停留时间较长的脱铝渣在脱碱过程中不易生成含铝托贝莫来石.
    草酸浸出Na8Ti5O14制备草酸氧钛钠的工艺
    杜志华 杨轩 张绘 齐涛 宋宁 谢刚 王硕 郭九吉
    . 2014, 14(6):  955-960. 
    摘要 ( )   PDF (4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草酸浸出多钛酸钠Na8Ti5O14,获得含钛料液,通过蒸发结晶成功制备了纯度99%的草酸氧钛钠产品,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浓度、反应时间、搅拌强度对钛浸出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条件为:草酸浓度4 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 研究了浸出反应的动力学,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为43.85 kJ/mol,浸出过程属于未反应核收缩模型,速率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Au和Ag电极上CO2电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对比
    王晓春 李露 杨冬伟 王琴 施锦
    . 2014, 14(6):  961-966.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循环伏安和塔菲尔曲线、恒电位电解、气相色谱方法,研究了CO2在Au, Ag电极上发生电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在0.1 mol/L KHCO3水溶液中,CO2可在Au, Ag电极上发生电还原反应生成CO, CO2在Au和Ag电极上被电还原为CO的平衡电位分别为-0.720和-0.934 V,交换电流密度为0.4014和0.3011 mA/cm2,传递系数为0.33和0.35,电荷转移电阻为31.98和42.64 W×cm2,最高电流效率为82%和65%. 表明Au电极的催化活性高于Ag电极.
    气相缩合法合成甲基苯基二氯硅烷过程的积炭特性
    刘彤 汪超 王铁峰 王金福
    . 2014, 14(6):  967-972. 
    摘要 ( )   PDF (4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形貌表征、元素组成分析、热重分析、拉曼光谱表征等方法,对氯苯和甲基二氯硅烷气相缩合法合成甲基苯基二氯硅烷(MPDS)过程的积炭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MPDS合成过程中的积炭石墨化程度高,且均为不可溶解炭. 氢/碳摩尔比为0.35~1.74;在氧气气氛中积炭主要的失重温度区间为650~1100 K,烧炭过程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7 kJ/mol;氯苯对积炭的贡献大于甲基二氯硅烷,相同条件下氯苯的积炭量是甲基二氯硅烷的3倍. 可适当降低氯苯预热温度以减少积炭.
    微波场中生物炭还原褐铁矿反应动力学实验及模型计算
    李解 韩磊 李保卫 王介良 祖刚 杨仲禹
    . 2014, 14(6):  973-978.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微波失重在线检测装置和XRD分别分析了褐铁矿与生物炭升温至923 K的失重变化及微波焙烧前后的矿相变化;同时基于褐铁矿微波还原焙烧升温失重曲线,采用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褐铁矿在不同温度段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褐铁矿与生物炭在923 K的还原温度下转变为磁铁矿,同时生成少量的硅酸亚铁(Fe2SiO4);其微波还原焙烧过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在366~470 K,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分别为30.7和26.3 kJ/mol,反应机理符合反应级数函数,属于化学反应控制;在470~650 K,表观活化能(E2)分别为40.3和33.1 kJ/mol,反应机理符合Avrami-Erofeer函数,是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的化学反应控制;在650~825 K,表观活化能(E3)分别为52.4 和52.9 kJ/mol,反应机理符合Zhuralev-Lesokin-Tempelman函数,属于三维扩散控制.
    钢铁冶金烧结机头电除尘灰中氯化钾的回收
    张梅 付志刚 吴滨 吕娜 曾乐林 杨运泉
    . 2014, 14(6):  979-983.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某钢铁企业烧结机头含钾电除尘灰为原料,在分析其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洗脱钾?固液分离?除杂与脱色?固液分离?真空蒸发?冷却结晶的氯化钾回收新工艺. 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获得高质量KCl产品的水洗脱钾液最佳蒸发体积浓缩比. 在溶液初始沸腾温度120℃、末沸腾温度160℃的范围内,以50~60 r/min转速进行真空旋转蒸发,经结晶冷却所得KCl产品含量和回收率分别达97.24%和65.25%,产品粒度分布较集中均匀,外观质量较好,达到国家标准GB6549-2011中工农业用KCl产品I类一等品要求.
    低阶煤显微组分对混煤热解过程含氧官能团析出及转移规律的影响
    高志芳 张更 郑明东 张晓勇 张代林
    . 2014, 14(6):  984-988.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化学滴定法,结合傅里叶红外分析,研究低阶煤显微组分对混煤含氧官能团析出及转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低阶煤镜质组分和惰质组分对混煤含氧官能团交互作用及析出转移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混煤中酚、醇、醚、酯的C-O含氧官能团在热解温度达600℃时脱除达到基本稳定;400~600℃析氧率逐渐增加,之后稳定在30%左右,700℃后氧析出完全. 加入低阶煤使混煤热解过程中氢流失少于氧流失,有利于提高胶质体质量.
    碳粉在O2-CO2气氛下的燃烧行为
    张昭亮 胡晓军 严红燕 朱荣 周国治
    . 2014, 14(6):  989-993. 
    摘要 ( )   PDF (7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综合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碳粉在不同O2-CO2气氛下的燃烧行为. 结果表明,碳粉在升温燃烧过程中,随CO2浓度增加,TG和DTG曲线向高温区偏移,着火点温度和燃尽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较高温度才能满足碳粉与CO2反应的条件. 1100℃恒温条件下,TG, DTG和DTA曲线均随CO2浓度的增加向高温区偏移,CO2浓度高于20%时,TG曲线出现平台,相对应的DTG曲线出现波谷,DTA曲线出现波峰,且CO2浓度越高,平台出现得越早. 随CO2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反应产生的热量. CO2含量小于80%时,CO2基本不参与反应,实际的热效应仅与O2含量有关,且符合平方根关系.
    生化工程专栏
    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胸腺法新长效缓释微球
    杨柳青 王丽秋 吴颉 齐峰 任玉 陶安进 马亚平 马光辉
    . 2014, 14(6):  994-999. 
    摘要 ( )   PDF (7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快速膜乳化技术结合溶剂蒸发法制备以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的胸腺法新载药微球,考察了PLGA分子量、油相中PLGA和乳化剂浓度、外水相pH值和内水相体积等对微球包埋率和粒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制备粒径均一的PLGA载药微球的优化条件为:PLGA分子量51 kDa,油相中PLGA和乳化剂浓度为100和10 g/L,内水相体积0.5 mL,外水相pH值为3.5. 该条件下所制载药微球粒径均一性好(Span<0.7),药物包埋率高达80%以上,突释率24 h内低于20%,线性持续稳定释药时间长达30 d.
    PEG@Gd2O3:Tb复合中空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黄长水 酒红芳 贾万宝 常建霞 焦红倩
    . 2014, 14(6):  1000-1004.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稀土硝酸盐-乙二醇-硝酸混合溶液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无机/有机复合中空纳米粒子PEG@Gd2O3:Tb,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药物缓释性能. 结果表明,所得纳米粒子具有无机/有机复合中空结构,直径约200 nm,球壁厚度约20 nm,经800℃高温处理后为立方相的Gd2O3. 载药后的杂化中空纳米粒子比纯Gd2O3的释药速率更低,药物持续释放时间可达24 h,载药量为261.5 mg/g. 复合中空纳米粒子综合了无机纳米粒子的刚性和有机物质的韧性及生物相容性,拓展了空心球的潜在应用价值,在载药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废弃棉织物浓磷酸预处理条件与高固酶水解基质浓度的关系
    蔡郡倬 董祝君 邱婧雯 史宇 沈飞
    . 2014, 14(6):  1005-1009.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浓磷酸预处理废弃棉织物,获得再生纤维素,对其进行酶水解,研究了预处理温度、时间和磷酸浓度与高固酶水解基质浓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与高固酶水解潜力基质浓度均呈线性正相关性,温度从30℃提高至60℃,潜力基质浓度由4.6%提高至18.0%;时间由3.0 h延长至12.0 h,潜力基质浓度由10.8 %提高25.1%,但预处理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酶水解基质浓度. 磷酸浓度为85.0%时,潜力基质浓度达17.6%,改变浓度对潜力基质浓度提高影响较小. 废弃棉织物在60℃下用85.0%磷酸处理12.0 h后,高固酶水解的潜力基质浓度可达25.1%.
    水温对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
    陈建发
    . 2014, 14(6):  1010-1014.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A2O法-生物滤池-絮凝沉淀耦合技术处理以抗生素类制药工业废水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在不同水温下进行实验,考察水温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水温10.0~36.8℃、进水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NH3-N)及总磷(TP)浓度分别为183~785, 20.7~76.2和2.47~33.7 mg/L、设计流量为30.0 L/h时,CODcr, NH3-N和TP等污染物的平均生物去除率分别达64.6%, 55.7%和84.4%,出水CODcr, NH3-N和TP等指标全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水温变化对CODcr, NH3-N和TP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影响很小,10℃时微生物仍具有较高的代谢速率. 耦合工艺对水温变化的缓冲能力强,为严寒地区污水高效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聚乙烯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李敏 堵国成
    . 2014, 14(6):  1015-1019.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NH4)2SO4分级沉淀及Q-Sepharose HP柱层析两步纯化,首次从可高效降解聚乙烯醇(PVA)的混合菌系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获得了纯蛋白聚乙烯醇脱氢酶(PVADH),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PVADH分子量为134.3 kDa,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作用pH值为7.5;PVADH以仲醇为底物时酶活性普遍高于以其他醇类为底物时,PVADH与PVA反应产物中检测到羰基化合物,证实PVADH对PVA有降解作用.
    材料工程专栏
    由铜精矿制备有机硅单体合成反应三元铜催化剂及其性能
    翟延昭 王莹利 王光娜 朱永霞 刘合之 张在磊 马力强 纪永军 苏发兵
    . 2014, 14(6):  1020-1028. 
    摘要 ( )   PDF (18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铜精矿焙烧-酸浸-置换法得到铜粉,经部分氧化-球磨制备三元铜催化剂Cu-Cu2O-CuO,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用固定床评价了其对有机硅反应制备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M2)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与置换铜相比,三元铜催化剂的M2选择性和硅粉转化率明显提高,置换铜的M2选择性和硅粉转化率分别为34.6%和15.7%,经773 K部分氧化和球磨后,Cu-Cu2O-CuO的M2选择性可达82.0%,硅粉转化率可达57.1%. 三元铜催化剂独特的催化性能归因于其较小的粒径及反应过程中形成更多的活性合金相CuxSi,反应符合催化-吸附机理.
    二氧化硫脲还原法制备纳米铜颗粒
    李文聪 潘涌璋 王珺 叶林顺 金腊华
    . 2014, 14(6):  1029-1034. 
    摘要 ( )   PDF (6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CuSO4×5H2O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葡萄糖和二氧化硫脲为还原剂,采用液相两步还原法制备分散性较好的球形纳米铜粉,考察了预还原步骤、二氧化硫脲与铜离子浓度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铜粉粒度、分散性和形貌的影响,表征了铜粉的特性. 结果表明,较优的制备条件为:二氧化硫脲与硫酸铜溶液浓度比2: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5 min,该条件下所制产品为粒径20~100 nm的类球形铜粉.
    硝酸锰溶液直接氧化法制备电子级四氧化三锰
    袁明亮 李康
    . 2014, 14(6):  1035-1040. 
    摘要 ( )   PDF (6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硝酸锰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空气为氧化剂制备高纯Mn3O4.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氨水滴加速度、反应终点pH值、反应温度、乙醇加入量、空气通入速率对产物中Mn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氨水滴加速度为4 mL/min、反应终点pH值为11、反应温度为80℃、乙醇加入量为15 mL、空气通入流量为80 L/h时,获得产物Mn含量为77.53%(w)、粒度约为10 mm的高纯电子级Mn3O4,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硫酸锰制备Mn3O4中硫含量高的缺点.
    H13钢淬火态碳化物的析出行为及沉淀强化
    宁安刚 毛文文 郭汉杰 陈希春
    . 2014, 14(6):  1041-1046. 
    摘要 ( )   PDF (6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13热作模具钢在1303 K淬火后,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不同部位的组织及变化规律,用碳膜萃取复型,通过透射电镜、电子衍射和能谱分析碳化物类型,统计碳化物的析出量和平均尺寸,考察各部位碳化物对屈服强度的贡献. 结果表明,H13钢经淬火后由珠光体变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碳化物主要为V8C7和Cr23C6. 由钢锭芯部到1/2R (R为钢锭半径)处,碳化物平均尺寸决定强化贡献,而由1/2R处到钢锭表面,碳化物含量决定强化贡献. 随析出物增多和粒度减小,钢强度、韧性均有提高.
    卷曲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
    万勇 吴绍杰 陈伟庆 李杰
    . 2014, 14(6):  1047-1052.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工业试验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卷曲温度对50W600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冷轧板和退火冷轧板的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冷轧板→退火冷轧板的织构演变为高斯织构{110}<001>→{111}和{100}面织构→{111}和少量{100}面织构. 卷曲温度从680℃提高到720℃,有利于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再结晶晶粒形核和长大,退火冷轧板的晶粒尺寸从40.88 mm增加到48.58 mm. 卷曲温度为680℃时,无取向硅钢退火冷轧板中{111}, {100}面织构分别为32.9%和6.1%(j);720℃时,其退火冷轧板中{111}和{100}面织构分别为25.1%和7.9%(j). 卷曲温度从680℃提高到720℃,无取向硅钢退火冷轧板的铁芯损耗从3.94 W/kg降到3.85 W/kg,磁感应强度从1.690 T提高到1.701 T.
    氮合金化细化新型高导热性奥氏体锰钢晶粒度的作用机理
    陈绍春 朱荣 卢月美 吴运斌 林小瑛 林洋
    . 2014, 14(6):  1053-1057.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氮细化新型高导热性奥氏体锰钢晶粒度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铸态奥氏体锰钢中氮在固液界面形成吸附层,阻碍铁、锰、碳等原子的扩散,提高了形核过冷度和形核自由能差,提高均质形核率,降低晶体长大速度,使晶粒细化;氮在晶界固溶,与晶界处铁、锰等原子形成较强的共价键,牵制了铁、锰原子的扩散,使晶粒在热处理过程长大受阻,限制了奥氏体锰钢晶粒度长大,细化晶粒. 细化效果还与氮浓度有关. 新型试验钢种锰含量降至不高于8%,碳含量约1%,氮含量约0.07%,晶粒度达到4级,机械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标准高锰钢Mn13.
    片状花形ZnO制备及其对三甲胺的气敏性能
    宋金玲 任文强 张胤
    . 2014, 14(6):  1058-1062. 
    摘要 ( )   PDF (3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ZnO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气敏测试仪对所制ZnO材料对三甲胺的气敏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所得的ZnO材料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呈片状花形. 此材料在340℃,对体积分数为1.00′10?4三甲胺气体的灵敏度可达到63.72. 随着三甲胺浓度的增加,灵敏度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 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4 s和21 s. 此外,该样品具有呈现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
    综述
    费托合成反应体系的气液平衡研究进展
    权桂英 唐晓津 张占柱
    . 2014, 14(6):  1063-107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费托合成反应体系的气液平衡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该体系的物质进行了分类,讨论了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计算准确性. 可将体系划分为烃类产物和小分子气体两部分,烃类产物又可分为C18以下的轻质烃类和C18以上的重质烃类. 在兼顾计算准确性和简单性的前提下,C18及以下的轻质烃类的气液平衡可采用Raoult定律计算,重质烃类由于存在扩散限制作用,其气液平衡可通过状态方程计算,PR方程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 小分子气体的溶解平衡计算较多应用Henry定律法和状态方程法,Henry定律法计算过程较简单且准确性较高.
    离子液体结构对Diels-Alder反应的影响
    马征 张柏松 胡玉峰 董晓霞 徐长英 刘艳升
    . 2014, 14(6):  1072-1080.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不同结构离子液体对Diels-Alder反应的影响,总结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离子液体中Diels-Alder反应. 分别从极性、酸性和黏度的角度分析了离子液体结构变化对Diels-Alder反应产物选择性或反应速率的影响. 讨论了离子液体中所能形成的氢键种类、咪唑类阳离子C(2)位取代情况、离子液体的Lewis酸性或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黏度和反应体系黏度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反应活化能、反应物的亲电性和过渡态C?C键长. 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独特结构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同时增加反应过程中成键的不协同性. 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对离子液体物理性质更深入的研究,基于反应机理合成功能化离子液体,进一步优化反应,发展新型、高效、绿色的Diels-Alder反应,从而扩大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