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4-10-20
    流动与传递
    循环流化床燃烧器的一维拟流体数值模拟
    王维;卢旭晨;李佑楚
    . 2004, 4(5):  385-390.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工冶金研究所)建造的0.2 MW快速流化床燃烧反应器进行了建模仿真. 模型采用拟流体的处理方法,即:(1) 炉膛内的气体和固体物料是连续发展分布的,因而可以用微分方程组的形式来表达炉膛内气体和固体物料的质量衡算关系;(2) 燃烧器中的流动参数分布采用颗粒流体动理学封闭的拟流体模型进行计算,计算得到的空隙率、颗粒速度等参数耦合至反应、传热等过程的方程中求解. 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对比,模型预测值在出口点与实际情况吻合.
    反应与分离
    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L-精氨酸的吸附
    翁连进;甘林火;王士斌;韩媛媛;李夏兰
    . 2004, 4(5):  391-396.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D001大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L-精氨酸的吸附. 测定了25oC下的吸附等温线,发现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L-精氨酸在该树脂上的吸附;D001树脂吸附L-精氨酸约30 min即可达到平衡;氯化铵或氯化钠的存在使吸附率明显下降;pH对吸附影响明显,从胱氨酸母液中吸附L-精氨酸的适宜pH为7~8;同时测定了胱氨酸母液吸附的动态吸附穿透曲线和洗脱曲线,穿透曲线较缓而洗脱峰较集中.
    大孔强酸树脂吸附硫脲金
    胡小玲;张生;管萍;张新丽
    . 2004, 4(5):  397-400.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D072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从硫脲[Tu=CS(NH2)2]浸金液中吸附Au(Tu)2+的性能和机理. 结果表明,pH=2.0时,树脂对Au(Tu)2+有优良的吸附性能,金的交换容量为78.95 mg/g (Au/干树脂),吸附的硫脲金可用乙醇-硫酸水溶液洗脱,洗脱率可达96.5%. D072树脂对Au(T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过程与工艺
    苏丹高酸值重质原油脱酸新工艺探索
    任晓光;齐亮;宋永吉;任绍梅
    . 2004, 4(5):  401-405.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醇、胺等复合溶剂,对高酸值原油中的环烷酸进行抽提,详细讨论了抽提温度、搅拌速度、相分离时间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脱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乳化现象严重的缺点,经复合溶剂抽提,一次脱酸率可达70%以上.
    甲苯二胺精制过程节能改造的有效能分析
    李玉刚;李晓明;强光明;郑世清;韩方煜
    . 2004, 4(5):  406-409.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甲苯二胺精制过程进行有效能分析,找出了节能的关键环节,通过改进,使单位产品的有效能消耗下降45%. 有效能分析法可揭示用能的实质,对节能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改造后的工艺较原工艺单位产品费用下降51%,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和经济效益.
    反应压力对甲基氯硅烷合成过程的影响
    罗务习;王光润;王金福;金涌
    . 2004, 4(5):  410-414.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了反应压力对甲基氯硅烷合成反应中反应速度和二甲基二氯硅烷(M2)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压力的升高,反应速度显著增加,硅粉的转换率基本不变,但是压力过高会导致M2选择性下降. 因此,实际生产中反应压力不宜太高,推荐在0.3 MPa以下操作. 通过实验还发现,反应压力波动对反应的影响是可逆的.
    2,2¢,6,6¢-四甲基-4,4¢-二苯氧基二苯砜、二苯醚和对苯二甲酰氯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谌烈;宋才生;温红丽;童永芬;刘晓玲
    . 2004, 4(5):  415-419.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2¢,6,6¢-四甲基-4,4¢-二苯氧基二苯砜(o-M2DPODPS)、二苯醚(DPE)和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单体,在无水AlCl3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的条件下,于1,2-二氯乙烷(DCE)中进行低温溶液无规共缩聚,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线型高分子量含双邻甲基取代结构的聚醚砜醚酮酮(DM-PESEKK)/聚醚酮酮(PEKK)无规共聚物,并用IR, DSC, XRD, TGA和1H-NMR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共聚物的溶解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DM-PESEKK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升高,熔融温度(Tm)逐渐降低,结晶度下降,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
    超临界水氧化法选冶难选金矿石的初步实验
    马承愚;姜安玺;彭英利;杨建军
    . 2004, 4(5):  420-423.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选冶难选金矿石的初步实验,采用SCWO技术,在反应温度550oC、操作压力25 MPa及反应时间10 min时,使难选金矿石回收率从≤35%提高到92.8%.在超临界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为CO2和水,S氧化为硫酸盐,沉积于渣中;虽然As被氧化生成As2O3,但由于几乎不溶于超临界流体,最终固定在渣中. 氧化反应后排放的超临界水清洁,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且不排放有害气体,整个选冶过程符合清洁生产工艺要求.
    铁铬铝基高温抗氧化陶瓷涂层粘结料优化
    周健儿;李家科;江伟辉
    . 2004, 4(5):  424-428. 
    摘要 ( )   PDF (3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高温涂层的抗氧化性、热震性研究入手,详细探讨了粘结料的始熔温度、熔融温度范围以及热膨胀系数对敞开体系1300℃下熔烧制备FeCrAl基高温(1200℃)抗氧化陶瓷涂层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具有良好性能的高温(1200℃)粘结料.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合适的始熔温度、熔融温度范围和较高热膨胀系数的高温粘结料是制备性能优良的陶瓷涂层的基础. 实验中采用了热态显微镜、高温热膨胀仪等测试手段对粘结料性能进行了表征,揭示了涂层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碳气凝胶的常压干燥制备及结构控制
    秦仁喜;沈 军;吴广明;周斌;王琴;倪星元;郭艳芝
    . 2004, 4(5):  429-433.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碳气凝胶在常压条件下的制备过程和干燥方法. 用扫描电镜、比表面测量仪及孔径分布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测试. 通过改变催化剂和溶剂的用量,可以实现碳气凝胶的颗粒直径及孔洞由纳米到微米级的连续调节. 通过降低催化剂浓度并以丙酮进行溶剂替换,成功实现了碳气凝胶的常压干燥. 常压干燥样品具有250~650 kg/m3的低密度和250~550 m2/g的高比表面积. 分析了其溶胶-凝胶反应机理,围绕毛细压力和材料强度等方面探讨了其常压干燥的实现途径.
    共沉淀法制备钡铁氧体
    龙春泉;刘颖;余智勇
    . 2004, 4(5):  434-437. 
    摘要 ( )   PDF (6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传统工艺呈胶状的共沉淀物难以过滤、清洗、干燥的不足,利用Fe3O4的磁性,改进了共沉淀法制备钡铁氧体前驱粉的工艺,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并且降低了高温固相反应温度;同时研究了高温固相反应中助熔剂对钡铁氧体粒子粒径、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助熔剂NaCl的添加量.
    系统与集成
    基于聚类分析和可视化的增强遗传算法-I. 算法的引出、原理与分析
    王克峰;孙晓静;姚平经
    . 2004, 4(5):  438-444.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的聚类分析法(Cluster Constrained Mapping, CCM)和人机结合的增强遗传算法,可保证进化过程在可行域中进行,不需要任何惩罚函数参数,可有效地进行带约束问题的优化.
    生化工程专栏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极端耐热木聚糖酶
    娄恺;于安峰;邢新会
    . 2004, 4(5):  445-450. 
    摘要 ( )   PDF (4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含有来自于嗜热网球菌(Dictyoglomus thermophilum)Rt46B.1编码极端耐热木聚糖酶基因xynB的表达载体pET-DBc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获得重组菌E. coli DB1,目的基因可表达出有活性且耐90oC的木聚糖酶. 初步优化的E. coli DB1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g/L):葡萄糖50,NH4Cl 3,MgSO4 0.5,CaCl2 0.6,Na2HPO4×7H2O 12.8,KH2PO4 3.0,NaCl 0.5. 重组菌E. coli DB1木聚糖酶的耐热特性有利于木聚糖酶的下游回收和提取.
    辅酶Q10高产菌Rhizobium radiobacter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潘春梅;堵国成;陈坚
    . 2004, 4(5):  451-456.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WSH260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获得遗传稳定性好的抗放线菌素D突变株WSH-F06. 在摇瓶中考察了碳、氮源等营养条件以及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等环境条件对突变株WSH-F06细胞生长和积累辅酶Q10的影响. 通过诱变和优化发酵条件,突变株WSH-F06的辅酶Q10产量和胞内含量分别达到34 mg/L和2.4 mg/g,比出发菌株在同样条件下提高了16%.
    通气量和CO2对Nannochloropsis sp.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EPA合成的影响
    徐芳;胡晗华;丛威;蔡昭铃;欧阳藩
    . 2004, 4(5):  457-461.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考察了在气升式内环流光生物反应器中通气量、CO2含量等培养条件对Nannochloropsis sp.生长及EPA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气升式内环流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Nannochloropsis sp.生长速率显著提高. 培养8 d,Nannochloropsis sp.生物量(干重)可达857 mg/L,是摇床培养的2倍. 在一定范围内,Nannochloropsis sp.的生长速率随通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实验条件下,通气量为500 mL/min时生长最快,而过高的通气量则对Nannochloropsis sp.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在通气中含1%(j) CO2时,可加快藻细胞的生长,最大生长速率可达不配加CO2时的1.8倍. 通气量和CO2对Nannochloropsis sp.细胞内总脂肪酸及EPA的积累有显著影响. 在通气量为400 mL/min及CO2含量为0.5%时,培养液中EPA产量最高,达到39.0 mg/L.
    g-聚谷氨酸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
    桑莉;徐虹;李晖;张鲁嘉;姜岷
    . 2004, 4(5):  462-466.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高产g-聚谷氨酸的菌株PGAN-12,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含谷氨酸钠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可生成大量g-聚谷氨酸,缺少谷氨酸钠和碳源均不能合成g-聚谷氨酸. PGAN-12合成g-聚谷氨酸的合适碳源为葡萄糖,而TCA循环中的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均不能使PGAN-12合成g-聚谷氨酸. 最适氮源是酵母膏. PGAN-12是谷氨酸依赖型的g-聚谷氨酸产生菌,在谷氨酸钠浓度为70 g/L时,g-聚谷氨酸取得最大产量18.32 g/L,但在谷氨酸钠浓度为30 g/L时,获得了最大的表观转化率62.1%,此时生成g-聚谷氨酸为14.2 g/L.
    绿色化学与技术专栏
    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
    杨砾;胡山鹰;梁日忠;陈定江;房鑫;李有润;沈静珠;冯久田;孔令泉
    . 2004, 4(5):  467-474.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鲁北生态工业系统拥有磷铵-水泥-硫酸联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联产3条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资源共享共管的联合企业型的生态工业模式。本文利用工业生态学、系统工程、化学工程等方法对该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系统物质、能量、共生、柔性等方面的特性,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生态工业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鲁北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工业生态系统。
    综述
    重组腺病毒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祁丽;顾铭;丛威
    . 2004, 4(5):  475-480.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基因治疗,尤其是对癌症的基因治疗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癌症在基因水平上的认识不断深化,发现了很多对治疗癌症有帮助的基因,但临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实用、可重复的基因转移系统,将这些治疗基因有效地导入靶细胞. 人们构建了各种载体,重组腺病毒就是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之一. 能否生产出大量高质量的腺病毒载体是制约体外实验和临床实验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感染机制、生产和纯化计数等几个方面讨论生产重组腺病毒载体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