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所获荣誉
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期刊订阅
投稿指南
出版道德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栏目文章信息
生化工程专栏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强化解脂亚洛酵母菌体积累产α-酮戊二酸的pH调控策略
张海林 方芳 刘松 曾伟主 周景文 陈坚
过程工程学报 2017, 17 (1): 183-187.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241
摘要
(
1028
)
PDF
(287KB)(
577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促进解脂亚洛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 WSH-Z06)利用甘油高效生产?-酮戊二酸,比较了pH 值对菌体生长和 产?-酮戊二酸的影响,通过动力学分析确定了一种通过调控pH 值控制菌体浓度促进产?-酮戊二酸的策略,比较了菌体浓 度对产?-酮戊二酸的影响. 结果表明,发酵初期控制pH 为6.0,菌体浓度达10 g/L 后pH 自然降至3.0 保持到发酵结束, ?-酮戊二酸产量达54.0 g/L,产量和生产强度分别比以CaCO3 为pH 缓冲剂时提高了19.3%和17.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2.
两种培养基间雨生红球藻细胞生长分化差异及磷的作用
徐晓莹 程天佑 陈林 张维 刘天中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5): 840-848.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171
摘要
(
1182
)
PDF
(1271KB)(
316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雨生红球藻游动细胞和不动细胞间Triton X-100敏感性的差异,建立了一种快速监测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指标,对比了雨生红球藻在BG11和BBM两种培养基中的细胞生长与分化差异. 结果表明,在BBM培养基中培养8 d,雨生红球藻的游动细胞比例始终较高,而在BG11中早期不动孢子囊释放的游动孢子则快速成熟并转变成不动细胞. 这主要是由于BBM中游动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孢子囊两种模式维持了其继续分裂与增殖的能力,而BG11中这些繁殖形式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较低的磷浓度,培养基中适当的高磷含量对保持雨生红球藻培养中期游动细胞的持续繁殖非常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3.
室内外培养对耐温微藻Desmodesmus sp. F51细胞生长和叶黄素积累的影响
谢友坪 阳需求 陈剑锋 卢英华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5): 849-855.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142
摘要
(
1260
)
PDF
(366KB)(
384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培养耐温微藻F51,考察了培养温度、自来水及非灭菌培养基对细胞生长及叶黄素积累的影响,并与50 L柱状光生物反应器户外分批培养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藻株在35℃下的生物质产率和叶黄素产率最大,分别为767.5和3.05 mg/(L?d). 低温培养有利于叶黄素积累,但生长速率减缓. 用自来水及非灭菌培养基培养时,藻株无明显的生长抑制及染菌现象,在13.0?27.6℃户外培养温度下,藻株最高生物质产率、二氧化碳固定率和叶黄素产率分别为236.3, 444.2和1.17 mg/(L?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4.
葡聚糖接枝型耐碱Protein A介质的层析性能提升研究
朱凯 赵岚 黄永东 李强 邱晗 王启宝 苏志国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5): 856-861.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151
摘要
(
1180
)
PDF
(438KB)(
652
)
可视化
收藏
Sepharose 4FF微球经环氧活化后与葡聚糖溶液反应,得葡聚糖接枝型琼脂糖微球,再经环氧活化和偶联耐碱型Protein A配基,得葡聚糖接枝型高载量Protein A介质,测定了介质在线清洗稳定性能,并进行了热力学研究. 结果表明,与常规Protein A介质相比,葡聚糖接枝型Protein A介质的最高流速提高约32%,对抗体hIgG的动态载量为60.6 mg/mL,分别为常规介质和MabSelect SuRe介质载量的123%和95%;经40次清洗后,葡聚糖接枝型Protein A介质动态载量为原始载量的92%,远高于常规介质的84%,与MabSelect SuRe稳定性基本一致. 3种介质对抗体的结合均为熵驱动过程,葡聚糖接枝型Protein A介质的吸附热介于MabSelect SuRe和常规Protein A介质之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5.
壳聚糖微球及其与白油混合乳液对禽用新流二联疫苗佐剂的免疫效果
邹勇娟 刘艳 王月琦 吴颉 巩方玲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4): 639-646.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134
摘要
(
978
)
PDF
(318KB)(
186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粒径的壳聚糖季铵盐凝胶微球及其与白油的混合乳液吸附新城疫及禽流感灭活抗原,评价其对新流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 结果表明,吸附时间2 h、微球浓度2 mg/mL、微球粒径1 ?m为吸附新流二联灭活抗原的最佳条件,抗原吸附率达90%. 免疫SPF鸡后,壳聚糖季铵盐微球及混合乳液均能显著提高新城疫及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效价,且混合乳液组显著优于微球组. 与白油佐剂相比,壳聚糖季铵盐微球及混合乳液均能显著增强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为纯抗原组的1.5倍,具有用作禽类疫苗佐剂的巨大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6.
壳聚糖季铵盐微球作为注射疫苗佐剂的安全性评价
吴晶晶 吴楠 岳华 吴兴兰 中西秀树 高晓冬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4): 647-653.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427
摘要
(
1190
)
PDF
(377KB)(
578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为动物模型,对壳聚糖季铵盐微球作为注射疫苗佐剂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表明,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50倍临床拟给药剂量(5.0 mg/只)下动物耐受性良好;大鼠重复毒性实验中即使50倍高剂量多次注射微球,动物各组织器官仍无病理性变化;异常毒性实验中小鼠给药后体征正常、体重明显增加,壳聚糖微球注射豚鼠后未见过敏反应及症状;家兔注射部位未发生肌肉组织溃烂、化脓等,佐剂未引起红细胞溶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7.
牛关节软骨II型胶原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李赛娜 康跻耀 邓平晔 高建萍 张贵锋 王明林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4): 654-659.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139
摘要
(
1191
)
PDF
(433KB)(
353
)
可视化
收藏
将牛关节软骨用NaCl和盐酸胍预处理,在酸性条件下用胃蛋白酶降解杂蛋白,经盐析、透析和冷冻干燥后获得II型胶原,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提取的II型胶原纯度为92.2%,得率为61.5%,单条链分子量为130 kDa,氨基酸组成中Gly含量超过30%, Pro与Hyp总含量超过20%,具有胶原特有的超分子结构,中性条件下变性温度为43.68℃,符合II型胶原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8.
恩诺沙星复合掩味微囊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刘梦喜 邓凤英 符华林 尹戴平 张济权 李锐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3): 482-487.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85
摘要
(
1344
)
PDF
(249KB)(
756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固体分散技术联合微囊技术制备兽用恩诺沙星复合掩味微囊,考察了其掩味效果;以其在模拟口腔液中的释放度、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 结果表明,复合微囊最优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溶液浓度15 g/L,滴加针头孔径1.0 mm,CaCl2浓度100 g/L,固化时间10 min. 该条件下所得复合微囊外观形态良好,载药量为20.3%,包封率为89.8%,平均粒径为273.67 μm;微囊在模拟口腔液中30 s的释放度小于猪对恩诺沙星的苦味阈值,有较好的掩味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9.
源于红豆的羰基还原酶在(R)-苯基乙二醇制备中的应用
彭益强 鞠翰雪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3): 488-493.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92
摘要
(
1293
)
PDF
(325KB)(
238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研磨、离心分离、多层过滤和丙酮沉析等步骤,从红豆中提取具有不对称还原芳香酮能力的羰基还原酶(CR),经快速分离纯化获得了纯化倍数为5.8倍的红豆源CRrb酶液,考察了其酶学特性,与微生物源CR的酶学特性进行比较,将CRrb与甲酸脱氢酶(FDH)耦合构建CRrb/FDH双酶体系连续催化b-羟基苯乙酮制备(R)-苯基乙二醇. 结果表明,源于红豆的CRrb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40~60℃范围内耐热性好于一般微生物源CR. CRrb的米氏常数Km=5.68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20.21 μmol/(min×mL),对底物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比微生物源CR好. 底物较佳耐受浓度为60 mmol/L,较微生物源的CR高. CRrb/FDH酶活比为1:1.5时耦合体系反应效率最佳,批次反应转化1 mol辅酶可获得产物的量由266 mol提高到365 mo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0.
以静电纺PAA/PVA纤维膜为载体活化酯法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隋春红 王昭懿 韦雨清 王程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3): 494-499.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89
摘要
(
1239
)
PDF
(489KB)(
238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压静电纺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纤维膜为载体,以羟基琥珀酰亚胺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基团偶联剂和活化剂,采用活化酯法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酶可固定于高压静电纺PAA/PVA纤维膜表面,固载后纤维直径约为435 nm,固定化酶的最大反应速率为5.77 g/(L×h),米氏常数Km=10.45 g/L;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和温度基本相同,贮存12 d固定酶活力为新鲜酶的62%,游离酶活力约为新鲜酶的40%;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0次仍能保持40.5%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1.
无溶剂体系中共吸附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
周海燕 蒋振华 任立伟 于敏 周华 韦萍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3): 500-504.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298
摘要
(
1154
)
PDF
(214KB)(
239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孔树脂NKA吸附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以月桂酸和植物甾醇为反应物,在无溶剂体系中合成植物甾醇酯;以NKA为载体共吸附固定葡聚糖与酶,考察了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糖种类及葡聚糖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酶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酸/醇摩尔比6:1、葡聚糖与酶共同吸附固定时分子量为10 kDa的葡聚糖添加量为酶量7.5%的条件下,60℃下反应12 h,酯化率高达96.2%,酯化反应时间比简单吸附固定化酶缩短4 h.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2.
小麦胚芽蛋白的质谱识别及释放行为
王凯 孔英俊 康跻耀 高建萍 张泽玉 张贵锋 王明林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3): 505-509.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70
摘要
(
1243
)
PDF
(242KB)(
313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脱脂小麦胚芽提取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用质谱对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识别,比较了不同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 结果表明,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释放速率快于高分子量蛋白质,动态提取过程中各蛋白组分的释放速率均高于静态提取,动态提取过程中保留时间为18.78 min的色谱峰中Chromosome 3B蛋白释放速率最快,提取2次蛋白释放率达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3.
胰蛋白酶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大分子识别特性
陈涛 史楠 门吉英 高保娇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2): 272-278.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45
摘要
(
1071
)
PDF
(645KB)(
233
)
可视化
收藏
以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为基质,采用接枝聚合和表面印迹同步技术制备碱性蛋白胰蛋白酶(TRY)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甲基丙烯酰氯与CPVA微球表面的羟基发生快速酯化反应,得到表面含大量可聚合双键甲基丙烯酰基(MAO)的改性微球MAO-CPVA. 按一定摩尔比将TRY和单体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溶解在水溶液中,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MAO-CPVA分散于水介质中,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产生自由基,使包围在TRY周围的单体SSS与MBA在MAO-CPVA表面发生接枝交联聚合,制得TRY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大分子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MIP-PSSS/CPVA对TRY有优良的亲和性和特异识别选择性,吸附容量达85.9 mg/g,对TRY的选择性系数相对于蛋白溶菌酶LZM达17.5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4.
La3+和Dy3+壳聚糖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吴锦绣 李梅 柳召刚 胡艳宏 王觅堂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2): 279-285.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6024
摘要
(
1091
)
PDF
(276KB)(
188
)
可视化
收藏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CS)及两种壳聚糖稀土配合物(CS-La和CS-D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CS, CS-La和CS-Dy相互作用的最大吸收峰强度都增加. 用Stern-Volmer方程分别对荧光光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CS-La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 而CS和CS-Dy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有静态荧光猝灭和动态猝灭,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求得三种物质在室温和体温的情况下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结合常数KA [291 K, CS-BSA: 1.807′104 L/(g·s), CS-La-BSA: 3.065′104 L/(g·s), CS-Dy-BSA: 2.193′104 L/(g·s); 310 K, CS-BSA: 2.665′104 L/(g·s), CS-La-BSA: 2.022′104 L/(g·s), CS-Dy-BSA: 7.246′104 L/(g·s)]和相关热力学参数;确定了CS和CS-Dy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和疏水作用力,而CS-L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等作用力. 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S, CS-La和CS-Dy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和所处的微环境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5.
L-谷氨酸氧化酶高密度发酵及催化合成α-酮戊二酸
樊祥臣 陈瑞东 刘佳 徐继嗣 刘立明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2): 282-297.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38
摘要
(
1259
)
PDF
(278KB)(
463
)
可视化
收藏
以乳糖代替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优化补料策略提高菌体密度,优化诱导策略提高蛋白表达,以高密度发酵所得L-谷氨酸氧化酶(LGOX)全细胞转化L-谷氨酸生产a-酮戊二酸(a-KG). 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LGOX酶活由IPTG诱导的3.12 U/mL提高到4.78 U/mL;通过指数补料与DO-stat补料相结合的两阶段补料策略,5 L发酵罐中细胞浓度由IPTG诱导的2.49 g/L提高到41.6 g/L, LGOX酶活为59 U/mL. 优化诱导策略后细胞浓度为48.4 g/L, LGOX酶活提高到156.1 U/mL,分别是优化前的19.4和50倍,a-KG产量达5160 g/L,提高48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6.
纳米粒子固定化双酶耦合体系连续催化制备(R)-苯基乙二醇
彭益强 张尧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2): 286-291.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61
摘要
(
1073
)
PDF
(298KB)(
444
)
可视化
收藏
将活化醇盐水解法制备的SiO2纳米粒子分别与羰基还原酶(CR)和甲酸脱氢酶(FDH)进行共价固定化,固定化CR与FDH耦合,连续催化转化b-羟基苯乙酮制备(R)-苯基乙二醇,考察了NADH的再生与循环利用性. 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固定化CR和FDH酶载量分别为3.32和5.55 mg/g,催化活性为游离酶的50%~60%,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6.5和8.5,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和45℃. 耦合体系进行12批次反应,产物(R)-苯基乙二醇累积量达35.6 g/L,纳米粒子生产能力达178 g/g. 纳米粒子固定化酶经简单离心收集后可重复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7.
细胞膜分离费氏丙酸杆菌离位转化合成维生素B12
徐国霞 杜崴 王自强 王云山 张利平 苏志国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2): 298-302.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431
摘要
(
1290
)
PDF
(304KB)(
25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膜分离技术将费氏丙酸杆菌菌体细胞分离,离位合成转化维生素B12,考察了不同类型及孔径的膜对发酵液的处理能力及对菌体细胞活性的损伤情况,分析了不同浓缩条件下维生素B12的转化效果. 结果表明,卷式膜比陶瓷膜更适用于发酵液中菌体细胞的分离,用0.22 mm卷式膜处理时,细胞的生物活性几乎不受损伤,存活率达99.5%,将发酵液浓缩4倍,中间体Abo-cbi转化率达78.8%,维生素B12产量为53.9 m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8.
雷松藻消化的工艺条件
张燕 王智慧 王倩 汪建明 王斌 惠锋基 丛威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1): 144-150.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31
摘要
(
1337
)
PDF
(271KB)(
282
)
可视化
收藏
将F藻(Lessonia trabeculata)的茎部浸泡后粉碎至1~3 mm进行消化反应,考察了Na2CO3浓度、料液质量比、搅拌转速、消化温度和消化时间对褐藻胶消化得率和褐藻胶溶液粘度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消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褐藻胶进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最佳消化条件为:温度70℃, Na2CO3浓度1.67%,搅拌转速400 r/min,料液质量比1:15,时间8 h. 该条件下褐藻酸钠产品得率为34.80%,粘度为2261.67 mPa×s,远高于市售产品的173.30 mPa×s. 褐藻酸钠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粘均分子量为11.85 kD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19.
螺旋藻回用培养液组成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于水淼 贺乐 吴霞 颜成虎 汪建明 丛威 卢运明
过程工程学报 2016, 16 (1): 151-155.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317
摘要
(
1179
)
PDF
(199KB)(
344
)
可视化
收藏
将螺旋藻回用培养液补齐营养盐用于培养螺旋藻,考察了螺旋藻生物量、培养液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及培养末期螺旋藻胞内生化成分含量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用超滤膜对回用培养液中物质进行分子量分级,分析各级组分对螺旋藻的抑制效应,确定抑制物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并分析其成分. 结果表明,回用培养液中的螺旋藻胞外分泌物对藻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比生长速率比新鲜培养基中低23%,且会抑制藻细胞对营养盐的吸收及胞内蛋白和叶绿素合成,对硝酸盐、磷酸盐的吸收分别低36%和37%,胞内蛋白及叶绿素含量分别为新鲜培养基中的0.85和0.65倍. 抑制物为分子量大于100 kDa的螺旋藻胞外多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
表面修饰聚乙烯亚胺的壳聚糖微球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特性
荆迎军 高慧 杨春燕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6): 1057-1062.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296
摘要
(
1224
)
PDF
(465KB)(
237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CCS),在其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得到系列具有不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PEI修饰交联壳聚糖微球(PEI-CCS),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静态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PEI-CCS平均粒径为85 mm,IEC最高达1275 mmol/g,远高于CCS的418 mmol/g. 酸性条件下,PEI-CCS的胺基质子化,带正电荷,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吸附结合,对SDBS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吸附过程自发放热,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 PEI-CCS对SDBS的最大吸附量随IEC增加而增大,IEC=1275 mmol/g的PEI-CCS的最大吸附量为1487.61 mg/g,是CCS最大吸附量(510.20 mg/g)的2.92倍,吸附-脱附7次循环后,吸附量下降17.8%. PEI-CCS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1.
快速膜乳化法制备尺寸均一的载硫酸亚铁明胶微球
张博 王瑛 王启宝 杨婷媛 张贵峰 王连艳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5): 847-853.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263
摘要
(
1234
)
PDF
(3227KB)(
37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快速膜乳化技术,以大豆油为油相、葡萄糖为固化剂,制备均一载硫酸亚铁明胶微球,考察了制备参数对明胶微球形貌和均一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参数为明胶溶液浓度0.200 g/mL、乳化剂浓度0.07 g/mL、初乳均质转速10000 r/min、固化反应时间20 min. 在该条件下制备了球形圆整、平均粒径为50 μm的均一载FeSO4明胶微球,FeSO4包埋率达44.12%,Fe2+含量为60.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22.
非水介质中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接枝微粒PMAA/SiO2及其对阿魏酸的氢键吸附性能
孟建 陈璐璐 李延斌 高保娇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4): 646-652.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91
摘要
(
955
)
PDF
(505KB)(
404
)
可视化
收藏
以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表面键合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 在非水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使偶氮二异丁腈(AIBN)与MPMS-SiO2表面的巯基(-SH)构成表面引发体系(-SH/AIBN),实现甲基丙烯酸(MAA)在非水介质中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度为20 g/100 g的接枝微粒PMAA/SiO2,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主要因素对MAA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研究了PMAA/SiO2对酚酸化合物阿魏酸的氢键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SH/AIBN可顺利引发MAA在非水介质中的接枝聚合,适宜条件为75℃,AIBN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5%. 在PMAA/SiO2与阿魏酸分子之间可产生强氢键作用,包括高强度的多位点常规氢键与p型氢键,导致PMAA/SiO2对阿魏酸有强吸附力,吸附容量达266 mg/g. 质子性溶剂甲醇中的溶剂竞争吸附作用使阿魏酸的吸附容量降低,升高温度吸附容量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3.
白油佐剂粒径均一性与炎症和免疫学效应的相关性
刘雁南 王连艳 杨婷媛 刘艳辉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4): 653-658.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89
摘要
(
1208
)
PDF
(445KB)(
330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速搅拌和快速膜乳化法制备鸡新流二联白油佐剂疫苗,考察了疫苗粒径均一性与疫苗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学效应的关系. 结果表明,2种疫苗粒径约为1.0 mm,快速膜乳化疫苗(ME vaccine)的多分散系数(PDI)为0.036,高速搅拌疫苗(HS vaccine)的PDI值为0.279,前者粒径分布更均一. 两种疫苗的HI抗体和IgG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HS vaccine注射部位炎症因子IL-1b, IL-6, IL-17, TNF-a表达量最高分别为45, 7, 25和80 pg/mL,显著高于ME vaccine(均低于5 pg/mL). 均一白油佐剂疫苗在诱导有效免疫应答的同时,引起的炎症反应更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24.
生物质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
于彩虹 李春燕 刘娟 张万众 吴东奎 丁燕燕 朱晓晶 董聿森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4): 659-664.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69
摘要
(
1224
)
PDF
(314KB)(
32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海藻酸钠和3种生物质载体(稻壳、玉米芯、秸秆)固定化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单一重金属(700 mg/L Fe2+, 75 mg/L Cu2+, 120 mg/L Pb2+, 80 mg/L Cd2+)废水,筛选出稻壳为效果较优的固定化载体,并对合成重金属废水(含400 mg/L Fe2+, 30 mg/L Cu2+, 50 mg/L Pb2+, 40 mg/L Cd2+)的处理效果作了进一步研究. 结果表明,稻壳固定化SRB去除单一重金属时,Fe2+, Cu2+, Pb2+, Cd2+去除率分别为99%, 100%, 100%, 100%;处理合成重金属废水时,4种重金属去除率分别为98.06%, 100%, 99.35%, 1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5
)
Select
25.
基于包裹效应的微藻培养光衰减模型
颜日明 毛玲雯 张志斌 汪涯 杨慧林 朱笃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4): 665-669.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201
摘要
(
1251
)
PDF
(197KB)(
312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藻细胞对光的包裹效应并结合藻细胞的光衰减数据,建立了藻细胞培养的光衰减指数模型,Ka=Kam+ Cexp(-eX),以文献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模型与文献数据的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5和0.99832. 不同藻细胞对最小比消光系数Kam、参数C和比例系数e有影响,但Kam+C值相对稳定. 色素含量对比消光系数Ka有一定影响,Synechococcus sp. PCC7942的Ka约为240 m2/k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6.
快速膜乳化与热固化法制备粒径均一的pH敏感壳聚糖季铵盐凝胶微球
刘艳 王月琦 范清泽 吴有斌 吴颉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3): 473-481.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47
摘要
(
1047
)
PDF
(3503KB)(
230
)
可视化
收藏
以具有升温自固化特性的壳聚糖季铵盐/甘油磷酸钠混合溶液为水相,利用快速膜乳化与热固化法制备了粒径均一、pH敏感的壳聚糖季铵盐凝胶微球,考察了跨膜压力、水油相组成、水油相体积比及微孔膜孔径等对微球粒径、结构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得到粒径698±57.33, 1145±71.48, 2021±53.63及3984±191.72 nm、粒径分布窄(多分散系数<0.1)、药物包埋率高达75.49%±2.62%的凝胶微球. 所制微球生物相容性好,有明显的pH敏感性,中性和碱性环境下结构稳定,药物缓释,pH=7.4时24 h内药物累计释放率为34.6%;酸性环境下微球崩解,药物快速释放,pH=5.5时1 h内药物累计释放率高达7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7.
聚二乙烯基苯微球介质制备及其在奥曲肽层析分离中的应用
张晨旭 李强 黄永东 赵岚 张荣月 巩方玲 宋翠 苏志国 袁其朋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3): 482-488.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49
摘要
(
974
)
PDF
(334KB)(
330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采用微孔膜乳化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水包油乳液,在75℃下悬浮聚合20 h,制得均一的聚二乙烯基苯微球填料,粒径为14.2 mm,粒径分布系数Rspan=0.71,孔径为65 nm,比表面积为160 m2/g. 通过高压匀浆法将合成的微球介质高效装填不锈钢液相色谱柱(f4.6 mm′250 mm),使柱效达11000塔板数. 利用装填的色谱柱进行多肽药物奥曲肽的分离纯化,奥曲肽从固相合成粗品中快速有效分离,纯度由42.89%提高到99.9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8.
pH值对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发酵联产丁醇与氢气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模型
陈攀 吴昊 贺爱永 孔祥平 马江锋 姜岷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3): 489-494.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46
摘要
(
1011
)
PDF
(287KB)(
410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考察了pH值对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IB4厌氧发酵产丁醇及氢气的影响. 结果表明,氢气与丁醇的发酵均属部分生长偶联型. pH=6.0有利于发酵前期(0~16 h)菌体生长及产氢,但后期代谢受抑制;pH=4.9时会导致菌体生长缓慢及代谢活力下降;pH=5.2时丁醇及氢气产量分别达12.06 g/L和5.76 L/L,比不调控pH值时提高11.87%及15.43%.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菌体生长、丁醇积累及氢气生成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方程,模型拟合度较高,pH=5.2时菌体停止生长后丁醇生成能力系数比对照增加105.45%,最大产氢速率比对照增加7.4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29.
聚乳酸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徐婧 王连艳 杨婷媛 刘艳辉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3): 495-500.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32
摘要
(
1497
)
PDF
(460KB)(
70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良沉淀法制备了聚乳酸(PLA)纳米颗粒,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影响PLA颗粒制备的主要因素有PLA质量、油相中乙醇含量和油相体积,以平均粒径最小为目标,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聚乳酸质量76.82 mg,油相中乙醇含量40%(j),油相体积19.49 mL. 按最优工艺条件所制PLA颗粒的粒径为109.1 nm,多分散系数PDI值为0.084,与预测值偏差较小. PLA纳米颗粒为球形实心颗粒,分散性良好且粒径均一. PLA纳米颗粒能被巨噬细胞摄取,有望作为免疫佐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7
)
Select
30.
SD大鼠II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何超群 杨婷媛 王连艳 张贵锋 齐峰 张嵘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3): 501-505.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39
摘要
(
1221
)
PDF
(312KB)(
703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部分破坏胰岛b细胞,建立II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 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饲喂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1周后86.7%的大鼠空腹血糖高于13.8 mmol/L,在8周观察期内稳定,糖耐量受损. 皮下注射50 mg/kg艾塞那肽降血糖作用明显,3 h时较初始水平下降38.2%,表明糖尿病大鼠对II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艾塞那肽的反应良好. 第13周处死大鼠,胰脏病理切片检查,模型组大鼠部分胰岛b细胞被破坏. 建立的模型可用于药效学的相关评价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1.
双十二烷基g-双季铵盐杀菌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陈萍 李文昱 姚立荣 程寒飞 张文艺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 (3): 506-510. DOI:
10.12034/j.issn.1009-606X.215111
摘要
(
1189
)
PDF
(231KB)(
734
)
可视化
收藏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通过一步法制备对称型阳离子双十二烷基g-双季铵盐杀生剂(DBAS),考察了药剂投加量、pH值、水温和杀菌时间对异养菌杀菌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投药量10 mg/L、杀菌时间2~10 h、pH值6~9、水温25~45℃的条件下,DBAS对异养菌的杀菌率均能保持在90%以上. DBAS对异养菌的杀菌机理主要是:(1)通过吸附、网捕、架桥等形式将异养菌絮凝包裹,使局部药剂浓度增大而使细菌死亡;(2)DBAS分子结构中2个带正电荷的N+官能团和?OH使其更易吸附到异养菌细胞表面,2个疏水基?C12H25和亲水基分别同时深入到类脂层和蛋白层,使其变性死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2.
醋糟酶解液的制备及其发酵生产枯草芽孢杆菌TS-02
李小连 王自强 王云山 董晓芳 张利平 苏志国
2015, 15 (2): 289-294.
摘要
(
841
)
PDF
(295KB)(
27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处理技术对醋糟进行预处理,优化了醋糟的纤维素酶酶解条件,制得葡萄糖浓度27.00 g/L的醋糟酶解液. 以醋糟酶解液为基础培养基替代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发酵生产枯草芽孢杆菌TS-02活菌制剂. 结果表明,在醋糟酶解液培养基中摇瓶发酵44 h时活菌数活菌数最高达4.64×1010个/mL, 7 L发酵罐中发酵周期为22 h,活菌数达6.16×1010个/mL,芽孢率达8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33.
电荷-胶原蛋白双作用微载体的制备和性能调控
汪少久 王启宝 李娟 马光辉 周炜清
2015, 15 (2): 295-300.
摘要
(
1105
)
PDF
(553KB)(
366
)
可视化
收藏
以魔芋葡甘聚糖微球为基质,用2-二乙氨基氯乙烷盐酸盐(DEAE)将微球胺化,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活化微球,将胶原蛋白包覆到微球上,再用戊二醛交联,得到包覆均匀稳定的电荷-胶原蛋白双作用微载体. 考察了胶原蛋白包覆状况和活化方法、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及DEAE用量对微载体细胞培养效果的影响,研究了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的培养情况. 结果表明,电荷-胶原蛋白双作用微载体的胶原层在5~50 mm范围内可控,培养2 h细胞的贴附量约为4×104 mL-1,介于Cytodex 1和Cydodex 3之间;96 h后微载体上细胞生长速度逐渐超过电荷型微载体Cydodex 1, 144 h时细胞数多于Cydodex 1和Cydodex 3,达1.59×106 mL-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4.
磁纳米颗粒固定化多能硫碱弧菌(T. versutus D301)生物脱硫
许晓卉 邱晓玲 穆廷桢 周杰民 白冰 宋子煜 吴丹 官月平 邢建民
2015, 15 (2): 301-306.
摘要
(
1111
)
PDF
(494KB)(
34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用其固定化Thioalkalivibrio versutus D301细胞,考察了盐碱环境下纳米颗粒固定化细胞的工艺条件,比较了固定化细胞和游离细胞的硫氧化活性,研究了固定化细胞的重复利用性能. 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Na+浓度0.6 mol/L,pH值9.5,固定化温度20℃,吸附时间10 min. 固定化细胞硫氧化速率是游离细胞的81%. 固定化细胞具有很好的硫氧化活性,可重复使用至少6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5.
铁氧化菌对含砷溶液中砷沉淀和臭葱石晶体形成的影响
曹俊雅 叶栩文 杜娟 赵欢 张广积 杨超
2015, 15 (2): 307-312.
摘要
(
1023
)
PDF
(1658KB)(
315
)
可视化
收藏
在常压、pH=1.5、铁砷摩尔比1.5、不同温度、臭葱石晶种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f)、中度嗜热西伯利亚硫杆菌(Sulfobacillus sibiricu, S.s)和嗜酸热古菌(Metallosphaera Ar, M.A)菌种对溶液中砷沉淀及臭葱石晶体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70℃, M.A菌种及臭葱石晶种存在的条件下,溶液中砷去除率达87%,且能形成结晶效果好、粒径大的长斜形臭葱石晶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6.
特殊反应体系中交联β-葡萄糖苷酶聚集体催化合成红景天苷
何丽妃 薛原楷 石贤爱
2015, 15 (2): 313-317.
摘要
(
947
)
PDF
(291KB)(
40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具有较高操作稳定性的交联b-葡萄糖苷酶聚集体,在离子液体-混合有机溶剂-缓冲溶液的非常规反应体系中酶催化直接糖基化合成红景天苷,筛选反应体系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比例. 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组成为(%, j):1,4-二氧六环42.5, 离子液体C4MIm×PF6 8.5, 乙酸乙酯34, pH 6.0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15.0. 该体系在水含量高达15%(j)的条件下水活度为0.66,适合直接糖基化反应. 底物b-D-葡萄糖100 g/L、对羟基苯乙醇200 g/L时,在50℃及250 r/min下反应120 h达到平衡,红景天苷最大浓度可达25.32 g/L.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37.
葡聚糖接枝型高载量金属螯合介质的制备与性能
张静飞 赵岚 黄永东 张志刚 马光辉 苏志国
2015, 15 (1): 111-118.
摘要
(
1194
)
PDF
(407KB)(
629
)
可视化
收藏
对琼脂糖凝胶微球进行烯丙基活化,再接枝葡聚糖分子,考察葡聚糖分子量等因素对葡聚糖接枝过程的影响;以葡聚糖接枝琼脂糖凝胶微球为基质,制备亚氨基二乙酸型金属螯合介质,考察葡聚糖接枝过程对金属螯合介质的孔道结构、流通性能和载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分子量20~500 kDa的葡聚糖都能均匀分布于琼脂糖凝胶微球内,葡聚糖接枝量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大,所制的金属螯合介质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基本不受影响,且具有更好的流通性能,孔道结构比商品介质Ni Sepharose 6FF更丰富. 葡聚糖接枝的金属螯合介质对带组氨酸标签的乳酸脱氢酶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载量分别达到19和27 mg/mL,较Ni Sepharose 6FF的载量分别提高26.6%和42.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8.
新疆阿希金精矿生物预氧化过程强化
王国华 路英 李寿朋 谢建平 武海艳 刘新星
2015, 15 (1): 119-125.
摘要
(
990
)
PDF
(278KB)(
234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阿希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效率,研究了3组不同微生物菌群、两步氧化工艺对生物预氧化的强化效果. 结果表明,中度嗜热混合菌为最佳菌群,矿浆浓度提高严重影响菌群生物预氧化效果. 矿浆浓度为2%时,铁、硫脱除率为98.35%和91.90%;矿浆浓度为15%时,铁、硫脱除率下降到50.25%和49.51%. 采用两步氧化法可明显提高中度嗜热混合菌的铁、硫脱除率,降低矿浆浓度的影响. 矿浆浓度为15%时,铁、硫脱除率分别提高到64.93%和65.73%,与常规方法处理10%矿浆结果相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9.
栅藻藻渣营养成分分析及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樊星 黄燕飞 廖永红 丛威
2015, 15 (1): 126-131.
摘要
(
1017
)
PDF
(221KB)(
356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二形栅藻藻渣的蛋白提取工艺及氨基酸组成,在测定藻渣蛋白等电点的基础上考察了浸提液pH值、液料比、浸提温度与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由正交实验得出提取藻渣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液pH值12、液料比40 mL/g、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140 min,该条件下藻渣蛋白提取率为40.13%. 所制藻渣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可作为理想的人蛋白来源.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3%. 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分别为82.24, 63.32, 46.66, 77.94, 35.84和74.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40.
高碱性铜尾矿的黑曲霉生物浸出
刁宁宁 李广悦 王永东 杜康
2015, 15 (1): 132-136.
摘要
(
1126
)
PDF
(355KB)(
245
)
可视化
收藏
以湖南某高碱性铜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黑曲霉摇瓶浸出实验,研究了浸出时间和PSA培养基成分、含量对铜浸出的影响. 结果表明,浸出时间为7 d时,铜浸出率最高,随浸出时间延长,铜浸出率显著下降. PSA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和蔗糖含量对铜浸出有明显影响,马铃薯含量为200 g/L、蔗糖含量为20 g/L时,铜浸出率最高. 在接种量0.02%(j)、矿浆浓度50 g/L、温度30℃、转速200 r/min、浸出时间7 d、马铃薯和蔗糖含量分别为200 g/L和20 g/L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79.0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跳至
页
第1页
共10页
共385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