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过程工程学报, 今天是
图/表 详细信息
短链多硫化物在离子液体中聚集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胡天媛, 王艳磊, 霍锋, 何宏艳
过程工程学报    2021, 21 (7): 847-856.   DOI:10.12034/j.issn.1009-606X.220221
摘要   (514 HTML11 PDF(pc) (1273KB)(236)  

离子液体因其优异的物化性质、能抑制多硫化物溶解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锂硫电池电解液中。在电池充放电产物中,难溶性Li2S和Li2S2易聚集沉积在电极表面,影响电池性能,而目前关于其团聚行为与电解液性质的微观机理研究较少。本工作利用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短链Li2S和Li2S2在离子液体中的微观结构以及形成团簇的情况。通过分析体系的微观结构发现,阳离子中主要与S作用的是侧链甲基,短链多硫化物之间Li-S作用远强于与阴离子的Li-O作用。团簇尺寸分布的结果表明,短链多硫化物在[TFSI]型离子液体中易形成多分子的大团簇,Li2S2体系比Li2S体系中的大团簇比例更高;离子液体阴离子配位能力越强,形成大的Li2S团簇比例越少,但阴离子的构型特点和作用形式也会对团簇的尺寸结构造成影响。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4 离子液体-短链多硫化物体系中原子之间的RDFs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从图3的相互作用构型可看出,多硫化物的S主要集中在阳离子环上N原子(N3)和侧链甲基基团(CN3)的周围,计算了这两种可能作用的RDFs,如图4(a)和4(b)所示。所有的体系中,CN3-S RDFs的第一峰总是比N3-S RDFs的第一峰出现的早,这是由于N3原子有较大的空间位阻。ILs-Li 2S体系中CN3-S分布峰的高度相比于ILs-Li 2S 2体系稍有上升,但N3-S RDFs的第一个峰却有较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Li 2S中只有一个S原子,所带负电荷多并且集中,主要与CN3基团作用,表现为CN3-S RDFs峰略高,而Li 2S 2中有两个S原子,电荷相对分散,使存在空间位阻的N3位也有一定的机率与其中某一个S原子作用,因此表现为N3-S RDFs峰升高。[OTf]型离子液体体系中CN3-S的分布比[TFSI]型离子液体体系稍弱,这是由于[OTf]型离子液体对Li的强静电吸引作用使短链多硫化物远离了阳离子。
阴离子与短链多硫化物作用的Li-O RDFs以及短链多硫化物之间的Li-S RDFs如图4(c)和4(d)所示。[OTf]型离子液体中O-Li的峰高总是高于[TFSI]型离子液体,这与量化计算的相互作用能结果一致。所有体系中Li-S RDFs的第一个峰的高度均远超Li-O RDFs,说明在所研究的离子液体和短链多硫化物体系中,Li-S作用占主导,短链多硫化物容易发生自身聚集。对比图4(c)和4(d)可知,ILs-Li 2S 2体系中Li-O RDFs第一个峰普遍比ILs-Li 2S体系高,但出峰位置相近,这是因为Li 2S 2中两个Li原子的距离(DFT优化的结构显示为0.3377 nm)比Li 2S中两个Li原子之间的距离(DFT计算的最优结构显示为0.3927 nm)更近,造成电荷局域密度更高,表现出与O的静电作用更强。Li 2S体系中Li-S的RDFs在约0.25 nm出现非常尖锐的峰,峰高约22,而Li 2S 2体系中Li-S的RDFs在稍远处也出现峰值,峰高在7~10之间,说明Li 2S体系中Li-S作用更强,这从侧面解释了体系中Li-O RDFs峰更低的原因。对于Li 2S体系,不同离子液体对Li-S RDFs的改变很小,曲线几乎重合在一起。而Li 2S 2在[TFSI]型离子液体中Li-S RDFs比在[OTf]型离子液体中的Li-S RDFs稍高,这也是由阴离子-短链多硫化物、短链多硫化物之间这两种分子间作用的竞争关系所决定。
本文的其它图/表